梅花 花幽独,人幽独[第2页/共3页]
花幽独,人幽独。
亦有人言,林逋“梅妻鹤子”的本相,实际上并非全因其脾气而至。
那年在岳麓山脚看梅花。是个暖春,太阳出奇的好。山脚边,溪流潺潺汇入小池。有风来,泛动春如线,花影动春枝。几树梅花,留下古意盎然的倒影。我围着梅树,大要不动波澜,内心倒是起伏不已,久别相逢一样的惊。闻那花香,像幻觉裹身,久久不肯褪去。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小我堪寄。
疏影。暗香。几枝横斜,朗朗有致。傍晚的窗棂揭开,窗外梅枝筛月影,模糊掩映。梅,就似那林下美人,就着水月,与山抒怀,与风含情。如此微吟相狎,无歌亦痴,无酒亦醉。
这个故事亦是浪漫得有些幽清。
晓得了结局,再转头来看这一章,望着那红梅,只觉红得似血,美得刻骨,香如锋利的刀,笔笔都是芳馥的冷意,素净的苦楚。
山川,便是他的繁华,他的绝色,他的清风明月不须买。
《红楼梦》里,有一回是“琉璃天下白雪红梅”。写的是薛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上遥等,一个丫环绕着一瓶从妙玉处乞来的红梅。衬在她身后。贾母喜的忙笑道:“你们瞧,这山坡上配上他的这小我品,又是这件衣裳,背面又是这梅花。像个甚么?”世人都笑道:“就像老太太屋里挂的仇十洲画的《双艳图》。”
我最爱的,是此中那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傍晚。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傍晚。
忽地想到,张岱描画女子的那句:孤意在眉,密意在睫,解意在烟视媚行。
删繁就简,疏则阔,如留白之境,如梅之暗香在无寻处。可遇不成求。
关于林逋,有一个“梅妻鹤子”的传说。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传闻与林逋写诗唱和的娴雅之士中。就有范仲淹、梅尧臣,以及当朝丞相王随、杭州郡守薛映等人。王随与薛映更是恭敬林逋为人,又极爱其诗作,经常去往孤山与之诗词相酬,清谈整天,并出俸银,为之修建山宅。但林逋作诗从不保存,皆随就随弃。有人问他,“何不记录下来以示后代呢?”他却说,“我安于林壑之间。且不欲以诗图其名,更何况是后代之事?”
愈是可贵,愈是难写。写这篇梅,我真是一阵心虚。
那样的孤清冷媚,纳兰自是晓得。晓得夸姣到极处,便成了梦幻,成了可望不成得的风月,纵是语尽,也不能绘其神采。清冷到极致,便是肉痛,便是无言。
梅花五瓣,意味五福:一是欢愉,二是幸运,三是长命,四是顺利,五是战役。(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我在网上搜林逋的图片。看到清人所绘的一卷《林逋携鹤图》,果有仙道之气扑鼻而来。与我脑中猜想一拍即合。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销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