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金线东来寻黑虎 布帆西去访苍鹰[第1页/共5页]
这金线泉相传水中有条金线。老残摆布看了半天,不要说金线,连铁线也没有。厥后幸而走过一个士子来。老残便作揖就教这“金线”二字有无下落。那士子便拉着老残踅到池子西面,弯了身材,侧着头,向水面上看。说道:“你看,那水面上有一条线,仿佛游丝一样,在水面上动摇。瞥见了没有?”老残也侧了头,还是看去。看了些时,说道:“瞥见了,瞥见了!”这是甚么原因呢?想了一想,道:“莫非底下是两股泉水,力量相敌,以是中间挤出这一线来?”那士子道:“这泉见于著录好几百年,莫非这两股泉的力量,经历这久就没有个强弱吗?”老残道:“你看这线,常常摆布摆动,这就是两边泉力不匀的事理了。”那士子到也点头会心。说完。相互各散。
过了一日,老残下午无事,正在寓中闲坐,忽见门口一乘蓝呢轿落下,出去一小我,口中喊道:“铁先生在家吗?”老残一看,本来就是高绍殷,赶快迎出,说:“在家,在家。请房里坐“只是处所卑污,劳驾的很。”绍殷一面道:“说那边的话!”一面就往里走。进得二门,是个朝东的两间配房。房里靠南一张砖炕,炕上铺着被褥;北面一张方桌,两张椅子;西面两个小小竹箱。桌上放了几本书,一方小砚台,几枝笔,一个印色盒子。老残让他上首坐了。他就顺手揭过书来,细细一看,惊奇道:“这是部宋版张君房刻木的《庄子》,从那边得来的?此书世上久不见了,季沧苇、黄丕烈诸人俱来见过,要算希世之宝呢!”老残道:“不过先人遗留下来的几本破书,卖又不值钱,随便带在行箧,解解闷儿,当小平话看罢了,何足挂齿。”再望下翻,是一本苏东坡手写的陶诗,就是毛子晋所仿刻的祖本。
到了次日,感觉游兴已足,就拿了串铃,到街上去地痞。踅过抚台衙门,望西一条胡同口上,有所中等屋子,朝南的大门,门旁贴了“高第宅”三个字。只见那第宅门口站了一个瘦长脸的人,穿了件棕紫熟罗棉大袄,手里捧了一支洋白铜二马车水烟袋,面带笑容。瞥见老残,唤道:“先生,先生!你会看喉咙吗?”老残答道:“晓得一点半点几的。”那人便说:“请内里坐。”进了大门,望西一拐,便是三间客堂,铺设也还安妥。两边书画,多数是时下名流的笔墨。只要中间挂着一幅中堂,只画了一小我,仿佛列子御风的形状,衣服冠带均被风吹起,笔力甚为道劲,上题“大风张风刀四字,也写得极好。坐定,相互问过名姓。本来此人系江苏人,号绍殷,充当抚院内案牍差使。他说道:“有个小妾害了喉蛾,已经五天本日滴水不能进了。请先生诊视,另有救没有?”老残道:“须看了病,方好说话。”当时高公即叫家人:“到上房关照一声,说有先生来看病。”随后就同着进了二门,便是三间上房。进得堂屋,有老妈子打起西房的门帘,说声:“请内里坐。”走进房门,贴西墙靠北一张大床,床上悬着印花麻布帐子,床面前靠西放了一张半桌,床前两张机凳。
老残进了房门,深深作了一个揖。宫保让在红木炕上首坐下。绍殷劈面相陪。别的搬了一张方杌凳在两人中间,宫保坐了,便问道:“传闻补残先生学问经济都出众的很。兄弟以不学之资,圣恩叫我做这封疆大吏,别省不过经心吏治就完了,本省更有这个河工,实在难办,以是兄弟没有别的体例。凡是闻有奇才异能之士,都想请来,也是集思广益的意义。倘有见到的地点,能指教一二,那就受赐很多了。”老残道:“宫保的政声,有口皆碑,那是没有得说的了。只是河工一事,听得外边群情,皆是本贾让三策,主不与河争地的?”宫保道:“原是呢。你看,河南的河面多宽,此地的河面多窄呢。”老残道:“不是这么说。河面窄,容不下,只是伏汛几十天;其他的时候,水力甚软,沙以是易淤。要知贾让只是文章做得好,他也没有办过河工。贾让以后,不到一百年,就有个王景出来了。他治河的体例乃是从大禹一脉下来的,专主‘禹抑大水’的‘抑’字,与贾让之说正相反背。自他治过以后,一千多年没河患。明朝潘季驯,本朝靳文襄,皆略仿其意,遂享盛名。宫保想必也是晓得的。”宫保道:“王景是用何体例呢?”老残道:“他是从‘播为九河,同为逆河’,‘播’‘同’两个字上悟出来的。《后汉书》上也只要‘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回注’两句话。至于此中盘曲,亦非倾盖之间所能尽的,容渐渐的做个说帖呈览,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