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帐暖灯寒,心意两殊[第1页/共3页]
她将那夜遇刺的惊魂一幕娓娓道来,言辞清楚,唯隐去救她之人的身份,尽数归功于韩骁等人:“幸亏我早有防备,救下雪灵姐妹,又帮助了韩骁兄弟几人。不然,王爷本日怕是见不到我了。”
她这话半真半假。采雪煮茶的灵感,实则源自《红楼梦》中妙玉以梅花雪烹茶的典故。山居无事,雪封途径,她闲来翻书,忆起此节,便鼓起仿效,带着丫环们采雪试味,未料恰逢萧云川来访,倾雪便先用了这雪水待客。
萧云川端起茶盏,轻啜一口,咀嚼半晌,笑道:“这茶清冽甘醇,莫非是用客岁的雪水煮的?”
青谣神采安然,语气却带几分冷意:“因他们与太嫔沆瀣一气,欲置我于死地。”
青谣抿唇一笑:“这是前些日子大雪时,我带丫环们采的梅花雪,装了一青瓷瓮,本想埋在树下,待来年取用。本日见王爷驾到,倾雪自作主张,拿了些来烹茶,算王爷有口福了。”
“甚么?”青谣闻言,震惊得几近思疑本身听错,“王爷要我回府向太嫔赔罪?”
果不其然,萧云川听罢,神采愈发阴沉,寒声道:“你非要如此?”
青谣嘲笑,眼中寒光一闪:“我从未求她采取。若她厌我,我便留居此处,免得碍眼。”
他虽怜她委曲,却觉她过于固执。太嫔既已受罚,她何必揪着不放?其他女子在夫家皆能哑忍,她为何如此倔强?难怪母亲不吝颜面也要休她,她的确少了主母的包涵与大气。
萧云川闻言,眉头舒展。他昨夜听姚氏所述,仅知府中之事,姚氏位卑,未曾来过骊山,故未提及别院之事。得知青谣几乎丧命,贰心头涌起顾恤,温声道:“本王既已返来,定会护你全面,不叫母亲再难堪你。稍后你随我回府,向母亲赔个礼,我们还是一家人,和和美美过日子。”
她一口气将心中积怨尽数吐出,明知他不会应允,却仍条条列明,只盼他知难而退,放弃逼她回府。
这番愚孝之言,气得青谣几近无语。她连连嘲笑,方冷声道:“长辈若想受敬,起首当德行端方,办事公允,仁慈刻薄,方配得上长辈的尊崇。可太嫔做到了哪一点?她偏疼护短,放纵侧妃害我,乃至对我动了杀念!你凭甚么要求我无前提顺服,贡献一个要我命的人?若王爷与我易地而处,试问你可否如你所言,甘心受辱,逆来顺受?”
青谣引萧云川在堂屋落座,褪下大氅,坐在他身侧,两人间仅隔一张黄花梨嵌螺钿小几。
萧云川霍然起家,清冷的目光在她脸上逗留半晌,沉声道:“或许瑶光说得对,你确切分歧适做本王的老婆。”
青谣目光果断,毫不当协:“王爷,非我不贤,而是有些事已逾我底线。恕我没法随你回府,向太嫔赔罪,更做不到逆来顺受,百依百顺。”
堂屋居中,摆着一张紫檀圆桌,四周环抱几只花梨木鼓凳,桌上置一套白瓷茶具,素雅清丽。靠北墙设一长炕,铺着锦缎坐褥,配以小巧炕几,温馨而高雅。东间为卧房,正对堂屋是一张雕花朱漆六柱架子床,挂着碧色罗纱帐,帐边垂下贱苏,床头置一楠木灯架,悬一盏小巧琉璃灯。床前立一架四扇湘妃竹屏风,绘山川清韵。南窗下设一窄炕,供值夜丫环安息,另有妆台、盆架,井然有序。
萧云川皱眉,语气渐冷:“许是你常日过分锋芒毕露,若能温和些,怎会招致众怨?就如眼下,本王不过让你回府向母亲赔罪,今后日子还是,你却小题大做,似受了天大委曲。如此脾气,母亲怎会采取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