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第119章 出兵高昌[第1页/共2页]
一听要由马周卖力本年科举,朝堂之上顿时就炸开了锅,在场世人谁不晓得,这马周之前不过是一贫苦百姓家的后辈,来长安的时候连堆栈都住不起,就住在马棚里,厥后圣上慧眼识人,他这才起家,颠末十几年的底层打拼,才当上了吏部尚书。
而他的这类不表态固然让那些权贵多少有点心中没底,可也让这些人有了不让步的来由,因为很多时候,不表态并不是真的不支撑,或许他是支撑的,只是另有些许顾虑罢了。
“圣上,既然高昌国已经乱成一团,此时不灭他高昌,更待何时。”只如果兵戈,程咬金向来是最主动的,兵戈就能立军功,就能得犒赏啊。
面对程处默的质疑,房玄龄倒是浅浅一笑:“河东道和河北道我们都是有屯兵的,圣上只需一道旨意下去便可,打不打另说,只要能吸引大部分西突厥的兵马堆积在这两处的交界便可。”
听完这两人的话后,李世民点点头:“两位爱卿所言皆有事理,只是那位爱卿有缓西突厥援助高昌之策?”
李世民先与群臣会商了一会出兵高昌的事件。
说着,李世民将目光投向了房玄龄的身上,房玄龄是大唐宰相,这事他应当给个观点的。
为此,他们固然反对豪门出身的马周来主持本年的春试,而他们之间却也在相互争夺,因为谁掌管了此事,谁就能为他们本身所代表的一派争夺更多的好处。
吏部掌管朝中官员的政绩考核以及任派之事,每年的科举测验固然很少由吏部直接插手,但吏部倒是有任务扣问的。
李世民见此,嘴角暴露一丝含笑,道:“西突厥朕是迟早要灭的,但现在还不是时候,不灭高昌,何谈灭西突厥,那位爱卿有缓西突厥之策?”
“既然如此,那就遵循房爱卿之言行事,这领兵灭高昌的人就还是侯君集侯爱卿吧。”
房玄龄感到李世民的目光后,赶紧出列道:“圣上,要管束西突厥倒不是难事,我们只需派人在河东道亦或者河北道向西突厥出兵便可,如此一来,我大唐兵马在这边管束住了西突厥的兵马,那西突厥想要派兵去援助高昌,只怕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吏部只卖力官员考核,科举乃我大唐重中之重之事,岂能由吏部官员掌管,臣建议当有长孙大人掌管。”
如许说完攻打高昌的事情后,就有人提出了太子李承乾德行有失的事情,李世民为之少不得又要诸多粉饰一番,并对之做出稍许惩戒,然后点了几个早已经想好的朝中大臣去当太子李承乾的教员,比如说孔颖达,魏征、于志宁、李百药等人。
房玄龄这般说完,程咬金顿时不乐意了,道:“老房,我大唐兵马到河东道亦或者河北道,这岂不是太华侈兵力了,直接在高昌与西突厥大战一场多好。”
侯君集和牛进达这两个武将倒是同意程咬金的观点,纷繁表示支撑,可李绩和尉迟恭两人倒是仍旧不表态。
侯君集在驻扎在高昌核心的兵士那边有声望,并且他对那边的地形更加体味,当然,比拟较而言,若论兵戈,李绩足智多谋,尉迟恭武力超强,侯君集是没法与之比的,但比程咬金,侯君集倒是还能略胜他一筹的。
这两个在大唐建国时出足了力的人此时仿佛完整对战役没有一点感受了。
“圣上,缓他做甚,西突厥要敢来,我们连他们也都给灭了。”程咬金不觉得意,并且一边说一边向李绩、尉迟恭、牛进达这些武将做眼色,要他们出来帮手说话,毕竟跟西突厥开战以后,若能灭了他们,可比灭掉一个小小的高昌要功绩大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