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奏折[第1页/共2页]
就连永安侯,也是一脸慷慨陈词:“请皇高低旨,令鞑靼太子本日出发。”
“平西侯这份奏折所言甚是。鞑靼太子脾气温厚,为人朴重。想来,必然不忍见边关生灵涂炭百姓将士枉死。”
贺袀受了重伤,贺凇打发亲兵去请程望为贺袀救治。除此以外,甚么都没有了。
贺大郎照实答道:“伤势很有好转,也能下榻走动数步。不过,二弟身材还衰弱,少说也得养两个月,才气上马提刀。”
能说出如许的话,可见贺大郎胸怀开阔。
……
平国公越想越感觉此计颇妙。独一的题目就是……
……
平西侯展颜笑道:“这话我爱听!”
贺大郎却道:“二叔这才是真的为二弟好!二弟犯下大错,自怨自艾自苦,唯有历经存亡磨炼,才气幡然觉悟,重新做人。”
平国公目光明灭,低声说道:“元思兰一来大楚,就改了元姓,主动住进了宫中,以示本身身为质子愿长留大楚的决计。”
贺凇只要这么一个儿子。看在贺凇的颜面上,也得给贺袀一条活路。能将走了傍门的贺袀拉到正路上来,就更好不过了。
“微臣也觉得此事可行。”
也只能说元思兰命该如此了。
没错,主张停战的鞑靼太子,在鞑靼和大楚交兵之际,心中忧急,“主动”到阵前劝降鞑靼马队。传出去,的确就是一段可歌可泣的传世嘉话!
贺凇咧咧嘴,无声一笑:“奏折一来一回,总要月余。我们也别闲着。说不定,用不上这一计,鞑靼马队就被我们击溃打倒了。”
“如果鞑靼太子能劝降鞑靼马队,止息兵戈,可谓大功一件。请皇上准了平西侯的奏折!”
“请皇上立即下旨!”
顿了顿又道:“你得了余暇,多去看看二郎,好好开解他一番。畴昔的事,也不必再提了。”
哪怕再想杀元思兰,也一定肯正大光亮地下旨。
郎舅两人,心照不宣地对视一笑。
疆场上刀剑无眼。在“劝降”的时候,鞑靼马队中有人义愤填膺,张弓射箭,或是不知从哪儿飞来的暗箭射中了元思兰,然后英年早逝甚么的……
元思兰虽不受卜赤可汗的待见,倒是老可汗最敬爱的嫡子。被立为鞑靼太子已有十年。鞑靼人不像大楚那么正视正统,不过,太子在鞑靼马队心中职位老是分歧。
平国公略一点头,不知想到甚么,忍不住叹了一声:“你二叔倒是狠得下心肠。这一个月里,一次都没去看过二郎。”
“这些事,人尽皆知。皇上最重体统颜面,只怕不肯背负杀了将来半子的恶名!”
边关战事告急,请鞑靼太子前去边关劝降鞑靼马队?
平国公本日表情不错,对宗子的态度也比常日暖和一些:“你刚才去见了二郎。他现在伤势如何了?”
如果在两军交兵之际,斩杀了元思兰,用元思兰的头颅祭旗,定会令鞑靼马队军心大乱。或许能一举击溃鞑靼马队。
众臣几近无人质疑,一个个都张口同意。
这比直接斩杀元思兰,更能摆荡鞑靼马队的军心。
平国公目中又闪过一丝笑意,拍了拍宗子的肩膀:“不必妄自陋劣,你自有别人不及的好处。”
平国公用力拍了拍贺凇的肩膀,低声笑道:“二弟这一计出的好!”
简而言之,天子还是要点脸面的。
一样的意义,换了一个好听的名头,可操纵的余地就大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