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一章 大理国 (下)[第1页/共3页]
如此休整十余日,使团高低的体力和精力都规复的差未几了,那边大理国派来驱逐的官员也到了。
只见为首的两人都不到三十岁,头戴进贤冠,身着紫色大袖长袍,腰围围裳,前系蔽膝。腰系玉带。足着厚底靴。与大宋官员的法服无甚辨别,独一的分歧在于,他们的进贤冠很高……何止是进贤冠,这些日子看到大理国文官武将的帽子都有一尺多高,显得有些风趣。
看着道边开满鲜花的宽广门路,世人才发明,这美到让人堵塞的国度,竟然连地盘都是红色的!上天太偏疼这片地盘了,怎能让她生得如此之美?大宋的文官们情不自禁,一首接一首的吟诗作赋,歌颂面前这片瑶池般的世外桃源。
在坝子外,震惊他们是天然的美景,到了坝子内,吸引他们的是应接不暇、窜改多端的民风……大理国部族浩繁,几近是一个坝子一个部族,每个部族都有本身的文明、修建、服饰、风俗、饮食。这实在是这些昔日里‘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大宋书白痴们,开辟眼界、窜改思惟的再好不过的讲堂了。
这本是题中应有之义,何况这处名唤‘镇北关’的关城里,竟然因为大宋的军事行动,而增兵到两万余人,要想毁灭他们,完整不必费这般周折。
这群大理官员,早就被宋使的文采佩服,每日里像门生一样跟着他们,一旦有诗赋新作,便顿时让人誊写下来,不但本身赏识,还要送到大理城去,先给君王公卿赏识。
但很快就证明他错了,大理国也是梁数越多越值钱。因为前来驱逐的。一个是大理太师杨允贤之子杨义贞,另一个是大理相国高智升之子高升泰……两国还是有分歧之处的,比如大理国就不避先人字讳。
要不如何说,卤水滴豆腐,一物降一物呢?
让他们打动和高傲是,大理人竟对大宋怀有极大的好感。使团每到一处,都会遭到最昌大的接待,分开的时候,那些部族还会奉上最贵重的特产……当然大国面子,向来是‘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的,使团会以大宋特产的茶叶、丝绸行礼,都要比他们的奉送厚重很多。
跟蓝天比来的,是熠熠生辉的雪山顶,固然已经蒲月,可那矗立的山顶上,还是银妆玉砌、纯洁高雅,让人望之忘俗。纯白的雪线下,是碧绿的草原,草原下是浓绿色的富强丛林,丛林里有碧绿色的高山湖。林影投在洁白的湖中,凌晨湖面上的岚雾缕缕飘零,亦真亦幻,如诗似画。
杨氏和高氏是大理两家权臣,职位与王族段氏并驾齐驱,以是两人年纪悄悄,就品级如此之高,也没甚么好希奇的了。
~~~~~~~~~~~~~~~~~~~~~~~~~
看清旗号以后,顿时有军官带着一队兵士下来查问。兵士穿得是短袖半身皮甲,头上戴着铜盔,军官则穿戴明光铠,带着簪缨的钢盔。看着这伙像是从壁画中走下来的官兵,要不是个子遍及矮了点,大宋使团真有种从蛮荒期间穿越到唐朝的感受。
“这真是个喜好戴高帽的国度。”王珪和陈恪在前面应酬,宋端平他们在前面小声嘟囔道。
但这类只顾面前的姑息政策,也给子孙留下了祸端。现在在大理国事权臣当道,且都有兵有地盘,此中最横的就是这高、杨两家。
美满是饮鸩止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