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知识学杂了[第1页/共2页]
赵勋暴露傻白甜普通的笑容:“听闻知州白大人到了肃县,门生想着拜见一番。”
“怎地不知!”郭江安梗着脖子叫道:“相传三国时孙策归天,孙权经常慰劳其嫂大乔,孙权与大乔相处时候久了不免天雷勾地火,只是缠绵之时这大乔老是想着亡夫,动情忘我之际不知不觉间就喊了伯符伯符你轻点,孙权极其愤怒,说他的字是仲谋而非伯符,大乔就偶然喊伯符,偶然喊仲谋,是以才有了不分伯仲这个成语典故,亏你赵二郎还是举人,连这都不晓得?”
“大人您说就是,门生恭听。”
赵勋止住了脚步,五十丈的间隔,县衙外一群身着官袍的人与衙役站成三排,骄阳之下也不知站了多久,几个文吏在暴晒之下不断擦汗,手搭凉棚张望不止。
想着归正也摊牌了,赵勋脸上再无恭敬之色。
文吏仓促跑了畴昔,将已经调剂好脸部神采的赵勋带了过来。
衙署属官、文吏齐齐望去,面色各别。
郭尚文哈哈一笑极其热络,明知故问:“本日怎地不在家中温书,骄阳当头入城遭这暑热何必。”
赵勋傻了,目瞪口呆地望着郭江安:“不是,剖腹产的时候麻药是不是打你脑干上了,你管这叫不分伯仲?”
间隔不远,午后路上也没甚么人,左盼右望的郭尚文一样见到了赵勋二人。
肃县一条通衢,通东、南、西、北,府衙在最中间位置。
“是又如何。”郭江安满面傲色:“你和本少爷就是在伯仲之间,怎地,你不平!”
“还当是谁,本来是老夫好贤侄。”
“三叔,您可得寻个别例治治他,白大人入京只荐一人,千万不能叫他抢了侄儿风头。”
郭尚文还没开口,一旁的郭晋安先重重哼了一声。
现在即将高升的知州白锦楼来“观察”,加上一些似是而非的传言,县令郭尚文肠子都悔青了,哪能推测赵勋成了他侄儿跻身宦途的最大绊脚石,早知如此就应死力打压赵家才是。
“本来是这般起因。”
眼看着快到县衙了,祁山拉了一下赵勋的袖子:“是那县令郭老狗。”
“是赵家二郎。”
赵勋又笑了:“当个好人过日子呗。”
“想来你也听闻了,现在国朝姬氏新皇即位,一朝天子一朝臣,很多各州府的大人们都高升了,京中朝廷向来是宠遇天下读书人的,这不,高升的诸大人们可荐一良才入京,倘如有真才实学又走了好运道,八成是要入六部九寺担个观政郎的,咱肃县只要两位举人,这是功德,二择一罢了,只是对老夫、对你爹来讲,又非是功德,伤了和蔼的事,可算不得功德。”
赵勋自南城门而入,两侧府宅林立,午后骄阳刺目,汗水打湿了儒袍。
郭尚文眯起了眼睛,话锋一转:“赵二郎,本官问你,倘若你招恶了本官,科考又失了利,今后,你赵家如安在肃县安身?”
赵勋微微看了眼这家伙,翻了个白眼,绿巨人给你做指检了,哼你妈个头哼。
赵勋定睛望去,挠着下巴:“郭尚文的侄儿郭晋安也在。”
“大人您方才说甚么,说我和郭公子的才学在伯仲之间?”
一听这话,赵勋“噗嗤”一声没忍住,乐了。
赵勋乐的够呛:“不是,郭公子你明白伯仲之间是甚么意义吗?”
肃县就没甚么读书人,一共就去了仨人插手乡试,阅卷的主观性很强,点考的学官估计也是矮子内里拔将军,加上郭尚文暗中使了手腕财帛,这才给自家侄儿谋了个举人出身,真如果放在州府或大城那种读书人扎堆的处所,这家伙连秀才都够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