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在老年大学教书[第2页/共2页]
开端时,上课只要林本身编写的讲义,没有正式讲义。
一九八六年,老迈刚建立,办了一个汗青班,贫乏西席。
不久,老迈又创办了一个旅游班,林同时在旅游班上课,主讲《杭州汗青与旅游景点》,一次课程分二个部分。每次讲课均有一个主题,前次在课堂里讲书籍,就是下一次实地考查内容。按照讲义需求,也有二次讲堂上课,一次外出参访考查。
很多人晓得林正秋在杭州大学(今浙大西溪校区)、杭大附中(今学军中学)、杭州师范学院(今杭师大)教书,很少有人晓得他在浙江老年大学(下称“老迈”)也当过西席。
退休了,重圆旧梦,一个可贵的机遇。
他还为老迈编写了另一本课本《浙江汗青与旅游文明》,三十多万字,一九九六年由中国国际播送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为上、下二编,别离为“浙江汗青”与“浙江旅游文明”,因为合适老年人浏览,全省各地的老迈纷繁采取此书为课本。
老迈的多年讲课,使林堆集了大量汗青文明质料,堆积成一本书,叫做《杭州汗青文明研讨》。毛昭晰在序言中写道:“深切浅出的阐述,必定会获得泛博读者的欢迎。”
有个学员说,我在杭州已经事情了数十年,在后辈眼中,可说是个“老杭州”了。但是听林传授一番话,才感觉作为一个杭州人,故乡文明知识太陋劣了。
他前后承担了老迈“中国汗青、浙江汗青、杭州旅游文明”几门课的讲授。
老迈教书,课酬不高,每次半天(三节课)合计一百五十元,有人不太请得动,因为如许的报酬与中、小学西席的课外教诲所得支出落差太大,几近不成比例。
林说,对于学员来讲,平时司空见惯的山川,只要注入文明内涵才气蓬荜生辉,流芳千古。课后,再带着学员实地观光,既有实际,又有实际,林身兼二职,一是导师,二是导游,边走边讲,报告如何赏识文明景观,兴趣盎然,也晋升学员的审美妙。
讲堂上,古今连络,景观、文明相辅,岳飞委曲、皇城与掌故、坊间民风,宋人的饮食风俗、康熙、乾隆“下江南”的记录与传说典故。
当时,杭大汗青系的一名同事王正平,正幸亏老迈当参谋,保举林去讲课。
在老年大学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