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游戏竞技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千年医道里的气机舞者

千年医道里的气机舞者[第2页/共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当陈徒弟在太行采下本年最后一茬柴胡时,长安的李仲景正在竹简上绘制柴胡的图谱。两种时空在草木的气脉中悄悄交叉:太行的风穿过两千年的光阴,吹在长安城的烛火上;太病院的墨香漫过层叠的山峦,染绿了太行的草坡。柴胡的根须在石灰岩缝里接收着六合精华,又在医官的案头化作治病的良方,它用本身的形状与气味,诉说着天然与人体的隐蔽联络。

千年医道的草木暗码

西汉元寿元年的长安城,暮色像块被揉皱的灰帛,垂垂裹住未央宫的飞檐。太病院的药阁里,年青的医官李仲景正对着新采的柴胡蹙眉。他青灰色的深衣袖口沾满草汁,腰间的玉珏跟着呼吸悄悄闲逛,案头的竹简上,《神农本草经》的"柴胡"条下,墨迹未干的讲明旁落着几片新奇的柴胡叶。窗别传来更夫的梆子声,他俄然想起三年前在太行深处的见闻:山民王老夫用柴胡幼苗煎水,治好了自家孩子持续月余的低热,那孩子服药后出了身透汗,竟如破茧般病愈。

"推陈致新......"李仲景喃喃念着竹简上的四字,指尖划过柴胡叶片的头绪。摆布对生的叶片在烛火下投出细碎的影子,好似太极图中的阴阳双鱼,茎秆中空而上,节节爬升,清楚暗合着《黄帝内经》里"清气上升"的医理。他俄然起家,取来青铜药臼,将柴胡茎叶放入此中——新奇的柴胡茎秆被捣碎时收回清脆的断裂声,青汁飞溅在药臼内壁,像春溪里溅起的绿玉。

2、长安夜烛:

3、草木对话:

太行南麓的暮秋总带着几分清冽的诗意。霜风掠过层叠的山峦,将漫山的黄栌染成火焰般的绛红,却在朝阳的坡地上,为几簇柴胡留下了独属的翡翠色。这些多年生草本植物现在正伸展着棱形的茎秆,每一节竹节般的枢纽处都对生着颀长如羽的叶片,边沿的锯齿在阳光下泛着乌黑的微光,仿佛六合在造它时,特地用刻刀砥砺出气脉流转的纹路。七十五岁的陈徒弟背着半旧的桑皮纸药篓,篓箍上缠绕的野山椒藤已被磨得发亮,每一步踏在枯黄的茅草地上,都会惊起几只冬眠的蚱蜢,却惊不动他望向柴胡时眼底的和顺。

1、太行晨露:

陈徒弟的手掌像块被光阴打磨的老树皮,掌纹里嵌着经年累月的药渍,拇指与食指间的老茧特别厚重——那是数十年握药锄、捏药草留下的印记。他蹲下身时,膝盖收回轻微的骨响,却涓滴不影响指尖的工致。枯黄的草蔓间,几株柴胡的根须正从风化的石灰岩缝里蜿蜒伸出,大要密布着精密的横皱纹,像白叟额上的沟壑。"《神农本草经》里说它'主亲信肠胃中结气',"他的指尖顺着根须的走向悄悄抚摩,落叶松的针叶刚好落在他手背上,"你看这根须,看着曲里拐弯,却每一条都通着主根,就像人体内的气脉,看似错综庞大,实则自有章法。"

他取来绢布,将捣好的柴胡青汁滤出,倒入陶碗。青碧的汁液在烛火下微微颤抖,映得他的面庞忽明忽暗。俄然,他想起山民王老夫煎药时的场景:粗陶罐里的柴胡跟着水沸高低沉浮,茎秆在热力中伸展,叶片垂垂蜷曲,却将一身的贫寒与灵动融入汤液。那种最朴素的利用,恰是医者熟谙草木的起点,而文籍的记录,不过是将山野的聪明提炼成笔墨的珍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