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长安途远谋迁都,老将辞归心意转[第1页/共2页]
刘禅未作停歇,径直前去当年刘备身陨之处。城楼还是,只是光阴流转,物是人非。刘禅神采凝重,冷静凭吊,心中暗自赌咒:“父皇,儿臣定当担当遗志,兴复汉室。”而后,他转乘前去未央宫。
刘禅与杨再兴踏入阁内,只见四周书架林立。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一排排书卷上,灰尘在光晕中轻舞。刘禅神情专注,似在这浩如烟海的文籍之间穿越寻觅着甚么。
入城后,百姓们夹道欢迎,喝彩声此起彼伏。刘禅心中打动,不时从车辇中探出头来,向百姓挥手请安,如同一阵东风拂过人群。车队在人群中艰巨前行,好久才缓缓挤出。
刘禅闻言,看似神采安静,然心中却暗自思忖:“还是兄长知朕情意,董允这老臣,常日里对朕管束颇多,行事又极其呆板,总在朕耳边念叨着各种端方礼节,实在让朕有些沉闷。现在恰好借此机遇,让他先行拜别,朕也能稍稍松快些。现在细细想来,倒是有些对不住兄长了。朕为博母后欢心,暗中将兄长与母后的情事连累,这般做法,仿佛有些不隧道啊。”
黄忠听后,面露忸捏之色,抱拳道:“陛下,杨将军,老臣胡涂了。既如此,老臣愿服从陛下安排。”
杨再兴心中一动,似有所悟,上前与刘禅私语几句。刘禅恍然大悟,看向黄忠道:“黄老将军,江上之事,不必介怀。那夏侯霸不过是趁你护驾心切,偷袭得逞,如果正面比武,他绝非老将军敌手。”
世人散去后,黄忠却留了下来,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杨再兴见此,也立足未动。黄忠向前一步,抱拳请辞道:“陛下,老臣年老,精力不济,想解甲归田,回成都保养天年,望陛下恩准。”
董允领命:“臣遵旨,定不孤负陛下希冀。”
长江之上,刘禅所乘楼船仿若水上巨兽,在丁封海军的周到保护下,缓缓向南驶去。船行安稳,舱内刘禅正襟端坐,召来杨再兴、黄忠、董允等亲信重臣,商讨后续打算。
长安城外,留守官员早已率世人等待多时,昌大的驱逐典礼随即展开。彩旗飘荡,锣鼓喧天,世人山呼万岁。刘禅面带浅笑,与官员们一一酬酢,温言鼓励道:“诸位爱卿,久守长安,辛苦劳累,朕心甚慰呐。”
黄忠闻言点头感喟道:“陛下厚爱,老臣感激不尽,然光阴不饶人,老臣实在有些力不从心了。”
数今后,船队顺利在南郡泊岸。世人弃舟登岸,改走陆路。一起路过襄阳、上庸、魏兴三郡,世人马不断蹄,直奔长安。数旬日的驰驱后,长安的表面终究呈现在面前。
刘禅目光殷切,率先开口:“诸位爱卿,此行长安,关乎我大汉根底,迁都之事更是重中之重,诸卿有何良策?”
这恰是:长安途远谋迁都,宫闱事多费迟疑。老将辞归情意转,密信来呈待展读。
未央宫历经补葺,虽不复往昔盛景,却也重拾几分严肃持重。在当年曾奉养刘备的小吏引领下,刘禅步入宫中,直往石渠阁而去。石渠阁内,书卷浩如烟海,满盈着陈腐的气味。刘禅心急如焚,回身对老将黄忠道:“黄老将军,朕与兄长入内,你务必守好此处,不准任何人惊扰。”黄忠抱拳领命。
想着,刘禅不自发地微微挑了挑眉,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发觉的轻松,微微点头道:“兄长此议甚妥,董尚书,你马上解缆,莫要耽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