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五章英雄落幕[第1页/共3页]
魏泰常六年(421年)正月,寇谦之在纥干山红石崖下立坛,拓跋嗣皇舆亲降,受箓灵坛,授寇谦之为国师,发夫子两万,在纥干山中修建静轮天宫。
「贫道曾神游天宫,得老君相召,面授机宜」,寇谦之扬动拂尘,不紧不慢隧道:「老君赐贫道静轮宫图,此宫上通天庭,与神相接、隔断尘凡,在此中修练或可得长生。」
拓跋焘率群臣至御花圃风华殿中存候,拓跋嗣浑身发烫、头痛欲裂、枢纽酸痛,卧在丝裘当中轻声嗟叹。
既然澹泊无难堪行,便只能从广积功德动手了。崔浩想了想,柔声道:「寇师,国主文武双全,治国有方,内迁公众,外卫国土,订正律法,珍惜百姓,称得上仁主,于天下而言功德无量……」
假托太上老君所著的《云中音诵新科之诫》,寇谦之在书中明白提出,「案药服之,可除病攘疫,毕一世之年。诸欲修学长生之人,好共寻诸《诵诫》,建功香火,斋炼功成,感彻以后,长生可克」。
崔浩昂首策画,自道武帝拓跋珪即位以来,他与父亲均为天子近臣,深得君王信赖,但清河崔氏毕竟是汉族,朝庭掌权的还是鲜卑族,本身拜寇仙长为师,一方面是佩服其道术,另一方面也想借助玄门扩大本身的权势。
听完寇谦之对静轮天宫「台榭高广、超出云间,上延霄客、下绝嚣浮」的描述,崔浩连连点头,如此浩大的工程,破钞人力、物力庞大,无十数年之功难以见效。眼下魏国屡挫于雍军,北有柔然和(北)燕国未平,诚非大兴土木之机。.
司马德文在洛阳重新登基,寇谦之命七弟子顾微前去洛阳布道。世家门阀能多边下注,本身负担重振道门的重责,当然不能一棵树吊颈死,何况本身与杨安玄还很有渊源,如果杨安玄真能一统江山,本身还要借势他来传播玄门。
但是拓跋嗣中毒已深,一日不成或离,又是犒赏又是恐吓,不竭派使者催要,寇谦之不得以只能持续供应金丹给他。
崔浩道明来意,寇谦之沉默无语,金丹是他所炼,他当然晓得服用过量的坏处,以是他一再警告拓跋嗣要慎服,乃至回绝为拓跋嗣供应金丹。
寇谦之缓缓语道:「贫道将率众弟子登坛作法,每日六次为国主祈寿。道家性命双修,单靠服用饵药
未时,崔浩带着两名侍从轻装来到玄都观。玄都观庙门前广场上停着长长的车马,寇仙长在平城但是神仙般的人物,王公贵族、布衣百姓、远道商贾无不以得见寇仙长为荣。
轻咳一声,寇谦之道:「国主欲求长生,需离开俗世,埋头涵养,闻不得鸡鸣犬吠之声。」
重新入殿,崔浩见拓跋嗣已经坐起,斜倚在卧枕之上,从披开的锦袍能能看到胸膛红色的斑块。
听拓跋珪对道弟子厌,崔浩暗道不好,鲜卑王公当中信奉佛教的不在少数,若让佛门重起,恐怕于己倒霉。
当然,蝼蚁尚且偷生何况帝王,拓跋嗣将崔浩留下便是交代他前去玄都观请寇仙师想体例减缓丹毒,延缓他的性命。
寇谦之不动声色地听崔浩叙说着拓跋嗣的「功德」,脑中却想着苦衷。这一年多时候他从信徒口中获得动静,晓得杨安玄平灭秦国、篡夺凉地、逐走夏人,在汜水岸大破魏军,现在正与刘裕交兵,大有一统天下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