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挨骂的由头[第2页/共2页]
真争一时之气,每天听御史们口若悬河骂太子殿下两刻钟,一次两次,倒也还行,次数多了,时候久了……
思及此处,皇贵妃打量了圣上一眼。
辅国公的腿伤到底是如何来的,外头有外头的说法,但皇贵妃没信外头那套,反而从圣上平时的一些话语里,拼集出了些内幕。
太子上朝,辅国公也上朝,一块在御前站着。
圣上对太子留意极高,早些年点过两位伴读,与太子处得也不错,可惜一名出天花,一名母亲病故服丧,太子身边就没有同龄伴读了。
现在想点个年青的同龄人,身份比伴读高些,目标为拧一拧、催促太子殿下,圣上的设法倒也不能说不对。
太子毕竟是太子,不守端方偷跑出关、还害得一年青将领再也交战不得,御史们能骂上三年都不止。
回京后,各处动静没传开,只当他是疆场上伤的,重新到尾没提太子的事儿。
伉俪豪情敦睦,糊口上相互搀扶帮手,老来也是个伴。
指婚的事,圣上思考了一整夜。
皇贵妃观他神采,就晓得圣上一准想起夏皇后了。
昨夜翠华宫用膳是皇贵妃服侍的,曹公公还不晓得圣上的主张,只推断着:太子年纪不小了,圣上要选太子妃了?
期间将士们与西凉兵打过几仗,另有一场大胜。
这两张纸不是选太子妃,是圣上想给辅国公指婚,偏又不晓得国公爷是否有中意的,干脆让他从名字里随便选……
曹公公不记得名字的,就写个长辈官职作数。
再者,之前送返来的战报上压根没提过辅国公受伤了,东一问西一问的,凑不出一个他详细受伤的时候颠末来,渐渐地,也有些不好的传言冒出来。
外头小内侍通禀,说是辅国公来了。
这么一想,皇贵妃亦很了解徐简的挑选。
当然,这绝对不是圣上的题目。
曹公公冲圣上微微摇了点头。
要不是辅国公带人救得及时,太子要么没命返来,要么当作俘虏。
徐简入内,恭谨施礼,把手中檀卷交给曹公公:“顺天府那儿结案了,臣代单大人把檀卷呈与圣上过目。”
曹公公也察看着圣上行动,再细心一揣摩,他明白过来了。
“咳咳。”曹公公清了清嗓子。
圣上不想事情传开去。
如此一列,列满了一张纸。
她小口小口喝甜羹。
作为一国之储君,将来要扛起天下重担。
就是这活儿如何也不该交给辅国公。
圣上收下,放到一旁,表示他坐下:“朕等下再看。”
考虑着,徐简以眼神扣问曹公公。
罢了,就当报个恩吧。
入宫这么多年,皇贵妃从不晓得圣上能发这么大的火。
现在,除了三公指导外,另点了几位垂白叟为少师、少保、少傅教诲太子。
辅国公化解了太子的危急,保住了本朝颜面,却伤了本身的腿。
就是不晓得圣上能不能给聪明人指个合情意的女人了。
哪天太子坐着了,辅国公还是站着,再当这个由头的时候,还能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