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文明之都[第3页/共4页]
新巴比伦王国期间豪华绚丽的王宫和神庙具有丰富的雕像和壁画(如马尔杜克神金像之类)没有存到千年以后。不过这个时候,巴比伦城保存的相对还是比较完整的。到处可见的琉璃砖成品这时确切达到从未有过的程度,雕镂、绘画能够都遭到它的影响,以琉璃砖作为这时外型艺术的代表也不为过。琉璃砖构件仍如之前那样是浅显烧砖大小,但它们的组合都很自在,可和亚述王宫的护墙石刻浮雕带那样在墙下部构成持续的装潢带,也可像壁画那样以形象装潢有框边环绕的壁面,还可随建物的需求铺天盖地般装潢全部墙面,因地制宜作出各种斑纹图案和形象浮雕。是以,琉璃砖构成的形象可大可小,只需在每块砖的外沿按形象要求刻以呼应的凹凸盘曲形状涂以彩釉便可,以数百、数千砖块构成的巨幅丹青更有彩釉素净,浮雕活泼的特性。那类铺满全部墙面的琉璃砖,可举伊什塔尔城门为代表,这儿以青蓝琉璃砖为底地从墙基到墙顶完整铺满塔楼和门洞的壁面,乃至墙顶的战垛(女儿墙)也不遗漏。墙脚、檐边和城门的拱券都施以玫瑰斑纹装潢带,黄白红蓝相间,持重而斑斓,其他墙面全都按等距配置牛和龙的形象,门边3只,塔楼5只,每个神物外型高约1米,长约1.5米。作为天神意味的牡牛细弱健壮,形象的活泼有类亚述浮雕,色采的调配则近似壁画。作为马尔杜克神的意味的龙却很有特性,它不像我国的龙那样腾云驾雾,而是一只四脚落地的神兽,鱼首蛇颈、兽身而带鳞甲,前肢为狮足,后肢为鹰爪,尾巴高翘似鳗,艺术家把这些奇形怪状的肢体构造在一起,却不失其持重严肃之气,能够说是两河道域自苏美尔以来长于制造奇异植物传统的最高生长。在仪典大道两旁的墙壁和塔楼也都有琉璃砖装潢,这儿却按大道通达的特性而在墙面安插持续的装潢带,刻以狮子的形象(狮是伊什塔尔女神的坐骑和王权的意味)。琉璃砖在表示狮子的身躯和头足部位涂以白釉,鬃毛则涂以黄金色釉,加以身形突现得很有力,这些稳步行进的雄狮形象足可和亚述浮雕中的狮子媲美。在王宫修建的某些残迹中,也有近似的狮、龙形象的琉璃砖,作为花边装潢的花草纹样还刻画得更加齐备、斑斓。总之,这些琉璃砖艺术品在当代天下可谓独一无二。琉璃砖技艺后出处新巴比伦传给波斯,波斯又传到中亚各地,最后达到中国,从某种意义上说,只要我国的琉璃砖在富丽严肃兼备方面可和悠远的巴比伦原型比拟,比方我国大同的九龙壁(作于明朝)和北京故宫、北海的九龙壁(作于清朝)都是天下艺术宝库中可与新巴比伦之作齐名的琉璃砖工艺佳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