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逻些古城[第1页/共3页]
“确有其事。”波仁点头道。
说罢,波仁那双乌黑敞亮的眸子滴溜一转,摸索道:“丁三爷让你们来,但是为了……‘佛莲子’?”
此地尊卑清楚,各行其道,不管是贫是富,仿佛都极守端方,从不越雷池半步。
“你们是汉人?”
对于藏文,柳寻衣和汤聪皆是一头雾水,全然不懂。踌躇半晌,柳寻衣徐行上前,用手悄悄敲了敲账台,再次轻咳两声。
这些僧侣虔诚之极,方才走出山口,踏入高山,他们便开端三步一叩首地缓缓前行,并且是毕恭毕敬地磕长头,需求五体投地,极其耗时。
“不必客气!”波仁摆手笑道,“不帮你们做成此事,我也休想安然无恙地回到中原。现现在,你我三人是同一条绳上的蚂蚱,自当共同进退,肝胆相照。如若不弃,二位可直呼鄙人姓名,省的见外。”
不等二民气生猜疑,账台后模糊传出一阵如有似无的鼾声。
柳寻衣话未出口,那人竟神采一变,敏捷用汉语反问。
说来也是奇特,逻些城内的贫富之差如此庞大,但柳寻衣和汤聪一起走来,却未曾看到有饥民肇事。
“恰是!”波仁喜不自禁,冒死点头道,“当初若非丁三爷买下这间药铺,我恐怕早就像外边那些饥民一样,被活活地冻死、饿死了。”
“鄙人柳寻衣,他是汤聪。”柳寻衣先容道,“是天山玉龙宫的丁三爷,让我们来拜访中间。”
“昔日只传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本日算是亲目睹到了。”汤聪望着街上的悲苦,口中不由收回一阵阵感慨。
柳寻衣不敢冒然开口,只是轻咳两声,似是在提示那躲在账台后呼呼大睡的人。
心胸感激,仓促而别,一起上历经千难万险,柳寻衣和汤聪终究赶在腊月二十七晌午,来到“朝思暮想”的逻些城。
柳寻衣如有所悟地点了点头,再度朝那人高低打量一番,沉吟道:“敢问中间……”
闻言,柳、汤二人不由一愣,随之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
在茫茫雪山中,二人兜兜转转整整三天三夜,逐步精疲力竭,水粮耗尽,正值奄奄一息之际,幸而碰到一支前去逻些城朝圣的僧侣步队援救,这才幸运逃过一劫。
“甚么意义?”柳寻衣错愕道,“甚么叫‘并非任何人都能入宫’?实不相瞒,我们在来的路上曾跟从一支朝圣的步队,那些僧侣并未发明我们有何不当,并且还主动聘请我们插手……”
闻言,柳寻衣神采一怔,直言道:“恰是。我二人初来乍到,对逻些城的端方知之甚少,还望中间多多见教。”
两扇木门糟粕不堪,即便关上,中间还是能暴露一条足有胳膊粗细的庞大裂缝,门角铁边锈迹斑斑,门楣上挂着一块班驳退色的木匾,匾上模糊能看到两行笔墨。一行藏文,一行恍惚不清的汉字,大略是“丿用约甫”形状。
“之前药铺里另有位教员傅,他是逻些城的百事通。”波仁笑道,“可惜客岁夏季时运不济,染上风寒,不久以后便一命呜呼了。自那以后,药铺内便只剩下我一人。”
迈入药铺,地盘坑坑洼洼,没有铺砖。
现在,大宋内忧内乱,早已谈不上河清海晏,天成地平,但起码大部分百姓们还是有吃有穿,勉强糊口。
这里的修建多数是土培石垒,粗糙至极,比之霍都、坂城有过之而无不及。既没有北方城镇的宏巨大气,亦没有江南水乡的小巧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