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今晚,多少人记住了我的名字......[第1页/共2页]
现在已经是亥时,跪伏在殿外,瑟瑟颤栗的王喜和一帮守灵的宫人们,俄然见天子满面东风的拉着八品掌记吴二红,步出凤藻宫,全都惊呆了。
“贤妃娘娘请自重,不准如许打趣人家。”姚清华被权妍儿如许直白的话说得内心又羞又喜,一时不晓得如何答复,只好用心板着脸,做出世气的模样,但是面庞却忍不住变成了一个红苹果。
姚清华见天子如许欢畅,便趁机说道:“皇上,这合宫里的人,见皇上每次去了凤藻宫就脾气暴躁,风传皇上是中邪了,这对你的迁都大业可不好。”
姚清华语气也不由得变得轻柔起来:“皇上自知‘入土为安’的事理,很想快点把徐皇后归葬北京,进而实现迁都北京的胡想。但是比来很多事情都接连失利,让皇上觉得迁都有望,信心丧失,深感愧对皇后,是以,每来凤藻宫一次,看到皇后棺椁难堪的停在这里,表情便更加郁结,是以出宫便更加躁怒,用杀人来宣泄。实在皇上大可不必妄自陋劣,只要皇上埋头策划,红儿情愿以项上人头包管,皇上有生之年,迁都大业定成。”
“你我是姐妹,开个打趣你就羞成如许,难不成,二红你这么小,就真的懂了那情窦之事?来,让姐姐看看你那张红布一样的小面庞。”
朱棣听姚清华说到这儿,阴霾的神采俄然变得开畅起来,不晓得是姚清华说中了皇上的潜认识安排而欣喜,还是为二红女人这惊人的见地而感佩,他嘴角的髯毛抽动了一下,竟然回回身来,微微一笑,朝姚清华伸脱手去,“小丫头,坐下说话。”
贤妃看姚清华脸上喜气洋洋,忍不住笑道:“小丫头,晓得你对皇太孙体贴的很,每天都在跟芙蕖念叨,如何,长大了,想嫁给他不成?要不要姐姐给你做媒?”
皇上大手笔的赏八品掌记吴二红一年俸禄翻倍。
贤妃硬把姚清华的头扳过来,却只是亲身替姚清华把金簪簪于头上,俄然甜笑道:“红儿,昨晚皇上但是哄了我一个时候,我才理他的。不过厥后,我很想问,宫中传说我长得像他生母硕妃的事是不是真的,可我一想到,万一话一出口,皇上诘问我听谁说的,恐怕会连累你和芙蕖,便忍住不问了。但我感觉,皇上还是很爱我的。”
贤妃娘娘就很操心的赏了一支很精美的银镀金嵌珠宝葫芦蛐蛐簪。
然后,朱棣用他那粗糙的大手,拉着姚清华的小手,一起坐在徐皇后的棺椁前。
这支标致的金簪让姚清华忍不住心机浮动,她想起了和朱瞻基当日在北京昌平县捉蛐蛐的景象。
这支金簪,定是贤妃娘娘亲身设想的新式发簪。宫里之前对蛐蛐还知之甚少,北巡今后,蛐蛐金簪才垂垂风行了起来。
女人啊,在爱情里,智商就真真的那么低么?
当夜,皇上出了凤藻宫竟然没有杀人,反而大赏凤藻宫守灵人和一帮公公们的动静传遍金陵皇城,统统人都记着一个名字:吴二红,阿谁9岁的八品掌记。
这贤妃刚说到“硕妃”两个字的时候,姚清华就一阵头皮发麻,听到前面又哑然发笑,这贤妃娘娘最后给她的印象,也是个极其机灵的人,但是只要一触及皇上和她的事,她就变得傻傻的。
“这帮无知臣工,不如朕的八品掌记知心,只好乱传鬼神之说,真好笑。只是朕今后不发脾气了,皇后这也少来了,等她风景大葬北京的时候,朕再来好好告慰她吧。”朱棣牵着姚清华的手,笑眯眯的踏出凤藻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