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今年最大的漏[第3页/共3页]
“赵叔,没坏端方,这东西比你那根雕便宜多了。”
“你小子别幸灾乐祸,把你淘来的物件拿出来看看,说不定还不如我的呢。”赵正山一脸的不平气。
“是一百五十块钱啊。”苏小凡装的一脸茫然,他发明本身这段时候常常要用到演技,转头是不是要到电影学院去旁听一下。
“小苏,你这东西,真的是在市场淘来的?”
苏小凡在一旁嘿嘿笑了起来,他本人就是个段子手,固然自家的青铜器不能当作老物件来卖,但苏小凡但是帮着郑大刚脱手了很多的所谓“法器”。
“那摊主说,这东西是他爷爷传下来的,就是晚晴时候的物件,我感觉那人挺实诚的,就信了。”
“你细心闻闻,有没有种酸香的味道?别的你再看看油性,达没达到黄花梨的标准?”
“啊,我就是在地摊上买的啊。”
赵正山平时没别的爱好,就是喜幸亏古玩市场捡个漏,只是程度太差打眼居多,但越是如许瘾越大,就像是臭棋篓子下棋,赢不了你能磨死你。
“一百五?”
“你看看小苏的这个笔筒,能值多少钱呢?”
并且阿谁摊主卖的青铜器,是我们苏家村的,他当作唐宋的物件来卖,让我敲打了一下,厥后我看中了这个笔筒,就花了一百五给买下来了。”
苏小凡将手上的两个袋子放在了桌子,先拿出了阿谁笔筒,说道:“这东西我感觉还不错,敬叔您给掌掌眼?”
------题外话------
比及赵正山滚滚不断将本身的判定说完以后,耐着性子听完了的敬时珍叹了口气。
以是今儿也就是敬时珍脱手鉴定,赵正山不平气也得憋着,如果换小我,他一准得质疑鉴定师的程度不敷,没能看出他这物件的好来。
因为敬时珍晓得,自从古玩热起来,现在的古玩市场就几近已经没有捡漏的空间了,可今儿见到苏小凡淘弄的这个笔筒,敬时珍的心机就摆荡了。
“一百五十块钱?”
敬时珍无语的摇了点头,买这么个物件还要花两个小时,赵正山一准是先被人给忽悠晕了。
赵正山拿起桌子上的放大镜,一边看一边说道:“不太小苏的这个笔筒雕工不错,这么大一点东西,上面竟然雕了这么多的人物,另有植物花草,这个东西不错。”
敬时珍脸上还尽是不解的神采,“这么多人都看不见,莫非真的都眼瞎了吗?不可,转头我也得去古玩市场逛逛。”
敬时珍看着笔筒的神采,逐步变得凝重了起来,足足过了十多分钟,才将笔筒放到了桌子上。
听到敬时珍的话,赵正山心中生出一丝不妙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