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1.23[第4页/共4页]
5.6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2.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10子曰:“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4.20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3.11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5.12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2.9子曰:“吾与回言整天,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2.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4.2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1.13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热诚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4.7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3.2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3.6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1.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2.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3子曰:“巧舌令色,鲜矣仁!”
4.1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19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5.13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成得而闻也。”
1.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3.24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何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