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1.23[第2页/共4页]
1.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2.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天真。’”
5.12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4.8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2.19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平。”
3.19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3.10子曰:“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1.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因而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3.16子曰:“射不主皮,为力分歧科,古之道也。”
4.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冒昧必因而,颠沛必因而。”
4.20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里仁篇第四论语目次
2.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4.11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4.1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博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5.8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来宾言也,不知其仁也。”
2.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6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八佾篇第三论语目次
3.21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颤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4.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5.13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成得而闻也。”
3.17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2.9子曰:“吾与回言整天,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觉得绚兮。’何谓也?”子曰:“绘过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3.22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谓:“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但是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