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内相[第2页/共2页]
经略安抚使仅相称因而兵部在各道的一个派出机构的主官,他们平时的职责就是办理兵籍,卖力点选府兵,战时则卖力动员征兵,后勤保障。再有就是能够办理一道的乡勇土团之类的。
三司衙门各司其职,分掌监察财赋、民政、军事,各衙门下又各有继分的分司衙门,比如察看转运使衙门下,还分有专门的漕司衙门,卖力财赋转运,有专门的仓司衙门,卖力赋税存储,有专门的察司衙门,卖力考核监督官员,有专门的刑司衙门,专门卖力刑狱诉讼等。
之前朝廷设十道,而不实设道一级衙门和常设官就是考虑到这一点的。
真要兵戈,兵合适一,并且多是抽调各府府兵调集,然后由天子遴派将领统兵出征,在这套轨制下,统兵、调兵、选将的权是分开来的,兵和将又是分开来的,兵和粮草、武备更是分开的。
其实在道之前,隋时就已经有行台这一个州以上的机构,唐初也有行台,乃至另有大行台。
道内各军府,仍然还是受兵部、各卫的两重统领。
“称呼李逍的不是甚么样的都有吗?”
“陛下,臣妾觉得已经考虑的很殷勤了。”
要充分道,起首就得设立常备的道级衙门和派驻常设官员。李逍的建议是在道设立三大衙门,即监司和、藩司、帅司,监司的长官即察看转运使,首要卖力一道的财赋和监察,是以长官的官职为察看、转运使,这本来是两个已有的临时官职,普通是非常设,临时调派。
再加上府兵平时耕地,战时出兵的特性,更导致了唐朝的军官很少能把军队私有化。
察看使主如果考核监察官员,而转运使则为卖力财税征收和转运,二职合二为一,那么就把握了一道的财赋和监察大权。
李逍对道级衙门的设立有一套详细的申明,李治和武氏都是详细看过的。
藩司的长官则是承宣布政使,专管一道的行政、田土、户籍,相同督抚各州县。
帅司的权力是不大的,更不成能拥兵自重。
“李逍现在又有一个新称呼了,有人称他为内相,说他是天子私家。这啥意义?不就是说他李逍虽没拜相,没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可却已经实际是宰相了吗?”
“那明天召李逍入宫来,再和他详细谈谈这三司的事情。”
“那么边陲六多数护府是要裁撤了吗?”
而他们也只要统兵权罢了,并没有调兵权,调兵权是握在兵部手里的,跟十二卫并不相搭。
・・・・・・・
当初费了那么大劲,没让李逍当上兵部尚书,可儿家现在仍然成了内相。
一个管官一个管民,管民的不能管钱,管官的却又不能管民,权力豆割以后,二司都不会权益过大,尾大不掉。
现在在各道设一个帅司,常设一个经略安抚使,但也并没有突破这一套轨制。
“嗯,各道正式设三司衙门,派出三使的时候,都护府也便能够改名了。”
都护府和都督府实在性子是一样的,都是在边陲要紧之地,出于军事需求设立的,长官既管军也管民,这是考虑到特别性,为便于守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