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又一个和离了[第1页/共2页]
襄王爷问道:“追返来又如何?你是能帮他把媳妇求返来,还是能管着你婆婆在京里不要胡说八道?”
她从小是在高门里长大,打仗的下人管家婆子也比孟老太太有端方,见孟老太太没事就来找她,襄王妃心烦,尽量躲着她。
过了两天他带着祖母说去寺庙上香,给母亲留下一封信,说带祖母回祖宅,他会代替爹娘孝敬祖母,今后不会再返来。
以是韩氏提出要带走儿子,她快快同意,等儿子结婚的时候,他们一家人去了都城。
那会的孟探花和郡主蜜里调油,再一个还要凑趣着王府,也不肯亲娘在他们伉俪中间拆台,以是就让亲娘回祖宅了。
孟老太太和儿媳撒泼打滚这么多年还没从没被儿媳打过,捂着脸,喊了一句:“你违逆不孝!”
固然他恨二姐做的事,但也不能把二姐一家赶出王府。
第二天孟杰章的媳妇回娘家了,前面娘家来人提出和离,人家就说了一句,不想自个的女儿将来也轮到被休的了局。
孟家之前只是有几亩地的乡间人,当初儿子中了秀才,被韩氏看中,孟老太太一开端对韩家感激不尽,因为娶了韩氏,一家人不消种地进了城,沾了亲家的光过上了好日子。
孟父在儿子结婚有了孙子以后,多年的积劳成疾过早离世,临死之前交代儿子必然要光宗耀祖,就是健忘交代儿子荆布之妻不下堂。
襄王妃那里有工夫那里有表情听她说这些,再说也压根看不起孟家人。
这会嘉荣郡主冲出去给了孟老太太一巴掌,忙对着内里喊大夫。
但是郡主不是韩氏,没到两年她就被赶回故乡。
这下晓得了,女儿如果不普通也是被这个老婆子给气的。
乡间种地人一两百年也出不了一个举人,更何况是探花。
还各种嫌弃。
孟杰章啥话也没说直接同意。
嘉荣郡主在王府沉默,她住在老王妃院里,陪着母亲,大多呆呆地发楞。
乡间人没几个让娃读书,孟探花是自小聪明,村里一个考出去的老秀才大哥回村疗养,孟探花每天去给老秀才送柴火,老秀才读书他一旁听,不会写就死记硬背。
现在孟家人住在王府,吃喝都是王府的,还跑到她跟前来告女儿的状。
孟探花自小因为家贫受人白眼,发誓必然要落第中进士,要有权有势,要踏入有权有势的圈子。
一翻白眼晕畴昔了。
襄王爷又问道:“那她为何走你不晓得吗?还不是怕将来你对她也和对老二媳妇一样,一个不顺心就代儿休妻。弟妇你都敢,儿媳能等闲放过?”
但一句话,狗改不了吃屎,她总以为她是当婆婆的,不要说儿媳是郡主,就是公主也得对婆婆恭敬。
孟老太太飘了,顿时感觉自家比亲家高人一等,感觉儿媳配不上儿子。
孟老太太都不敢哭喊,吓得她浑身颤抖,这但是在王府不是在孟家。
这一次孟老太太跟着儿媳住在王府,一个是家里出了这么多事让她胆战心惊,一个是她也没傻透顶,这是儿媳的娘家还是王府,她也不敢作妖。
反而是老王妃一再安抚她。
恰好儿子写信返来讲有个贵女看中他,对方权局势大,他不敢获咎,只好写了休书一封。
嘉荣郡主顾不上和婆婆辩论,慌得去掐母亲的人中。
孟老太太又去陪亲家母,瞅着嘉荣郡主不在的时候,对老王妃一把鼻涕一把眼泪说她在孟家过的是甚么日子,说嘉荣郡主如何对她的,儿子走了以后还把她关到柴房,一天只是给她吃一顿饭,还是下人吃剩的残羹剩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