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王权的秘密[第2页/共2页]
“小侄自幼师从萁子先生。”
“特别是现在,贤侄俄然拿下安邑城,即是把住了他们的命脉,他们必然会冒死的力保你父亲继任王位,你小子太狠,也太高超了,既然拿下了安邑,你可要紧紧掌控住,千万不要再丧失了。”
“先王尧继任后,迁都于平阳,他紧紧的抓住安邑城的盐湖不放,到了他的暮年,精力不支,大权垂垂的落到了大王舜的手里,舜趁机掌控了安邑城的盐湖,乃至先王失权。没多久,先王尧便落空踪迹,先王尧的儿子丹也被赶去了邓城。有朝臣问起,便以先王需求静养为由加以推托,这也是丹厥后结合三苗人起兵兵变的启事。”
“青州偏僻,阵势狭小,莱夷、嵎夷二家面和心反面,都想兼并对方,无法气力相称,一旦打起来,都不会落好,如果二败俱伤,很轻易被有任氏趁机吃掉,是以,二家只能相互禁止,哑忍至今。”
“嗯,你是司空的儿子,行事应当判定狠辣,只要你心中装着九州公众的痛苦,装着对你父亲的一片仁孝之心,品德便不会偏差,老夫会尽力支撑你。”伯铿的语气铿锵有力。
启脸上暴露浅笑,“正如伯父所说,不管是在先王尧的期间,还是当今大王之时,安邑城的盐湖都是重中之重,小侄岂能等闲放过。大王已经是垂死之际,光阴未几,惦记安邑城的何止数人,小侄只要抢先一步,拿下安邑城,堵住这些人的野心,以免安邑生乱。”
启听了非常感激,“多谢伯父仗义互助,彭城是阳城在东边的樊篱,伯父长年与东夷打交道,想来对东夷的环境了如指掌,请伯父指导。”启又向伯铿作了一楫。
“哦”,伯铿仿佛有所贯穿,“听闻他隐居涂山脚下,不管是历代大王,还是各大小诸侯,都曾派出寻觅他的踪迹,都没能寻得一丝一亳的动静。如此看来,伯益也是萁子先生的大手笔了,嗯,有他在阳城,司空大人不会有太大的伤害。有扈氏的家务事一时之间很难获得妥当措置,即便出拳,力道也不会太重,你大能够用心的对会东夷。”
“哦,竟然有这事,传闻你获得了一份私通三苗的世家大族名单,这几家联起手来,拒不承认,阳城又不肯意为此大动兵戈,这事就拖了下来,你就为这事拿下关支一族?”
启回应道:“据小侄所知,弃和契感念于舜的仁政,另一方面,也是好处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