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伐吴之争[第3页/共3页]
遵循朝廷法度,列侯分为县侯、乡侯、亭侯三级,县侯封一县之地,乡侯封一乡之地,而亭侯并没有详细的封地,但能够分封的食邑数量,享用这些百姓所交纳的税赋。闻喜亭侯,并不是说闻喜县的某个村就是卫平的封地,而只是这个村里两百户百姓此后的税赋不再交纳给官府,而是交纳给卫平。
出了卫府,卫平仍然感觉有些不成思议,天然竟然不费吹灰之力就成了一个侯爷。当然,侯爷也分三六九等,他这个侯爷恐怕只是最低层次的侯爷罢了。但即便是最低层次的侯爷,他也应当跟贾充通过气。想到这里,卫平略一沉吟,便带着两名保护朝贾府走去。
连贾午都是他的人了,对那处宅子究竟是姓卫还是姓贾,卫平天然不甚在乎。只是感觉因为本身的一番话,却害得贾充弄污了奏章,多少有些过意不去,仓猝拱手道:“岳父大人,可否由小婿替你重新誊抄一遍?”
卫平那里晓得卫瓘的意义,只是拱手说道:“回伯父,西北不决,此该伐吴,恐有后顾之忧,难克全功。”
卫平晓得本身幼年言轻,倒也不便多说,只得拱手辞职。
卫平现在已经做了贾充的半子,固然这件事临时不能公开,但要想混个官职并不甚么难事,而他也不想跑到辽东那种遥远的处所,不由拱手道:“多谢伯父,只是侄儿仍想通过品级评定来谋个进身。”
贾家将十八岁的女儿嫁给一个十四岁的少年,这话如果传出去,多少有些不大光彩。是以,贾家对这件事一向秘照不宣,对府里的奴婢婢女们也都下了封口令。仆人对奴婢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天然没有人敢冒着掉脑袋的伤害到处胡说。但卫瓘不但是卫平的堂伯父,还是当朝大将军,如果见面以后问起,卫平却不知该不该实话实说。但是不管如何说,卫瓘相召,卫平总不能推托不去,只得又交代了几句,仓促赶往卫瓘府上。
那门子笑道:“老爷没说,小的哪敢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