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皇上请饭饭中有话 扶桑朝贡贡使挟私(3)[第2页/共3页]
乍听皇上呼唤,李至刚喜出望外,还觉得是官复原职的丧事呢,说及扶桑的事,他才 明白,召他入宫,不过是因他原为礼部尚书,晓得事情的来龙去脉罢了。他有些绝望,又想在皇上面前表示一番。
“臣谨遵圣谕!”几小我一起跪下施礼。 “杨荣,去都督府找刘江,去工部找宋礼,”永乐又在揣摩着另一件事了,“问问朕令京卫、浙江、湖广、江西、姑苏、福建所造海船景况和匠人征召事件,金忠留下,其他 人能够退下了。”
“陛下,自前朝和扶桑反目以来,已百年不足。凭几个孤岛敢和我天朝大国对抗,皆因波澜凶恶,辽远数万里之故。”解缙明白了皇上的企图和一个泱泱大国的代价取向,侃侃而谈,“臣觉得,胡惟庸之事已畴昔几十年,一定就是扶桑国王之意,抑或其为海盗所 为也未可知。只因当时全意放在穷追奸党上,未辨真伪,也就和扶桑绝了交。陛下天高地 阔之心,两度遣使诏谕,显见其王为陛下所感,有通好之意,遣来使臣。臣之意只说今后 的事,说朝贡,说贸易,说海盗之剿捕。”
有人比方倭患为大明的疥癣之疾,可这疥癣之疾多了,挠来挠去的,也就成了亲信之患。 “着礼部以番国礼节欢迎,视其贡物多寡备足回赐之礼,并赐其国王原道义以番王冠服,以示认同。”永乐话锋一转,“至于私贩兵器一事,不成太囿于成宪。外夷修贡,千 难万险,其破钞或但是以生命为代价,卖些东西乃至禁品弥补用度也在道理当中。从大局 着眼,教养为先,不能凉了远夷向化中国之心。”
“中国和扶桑的干系大师都晓得,”永乐起首说话,“元初,倭奴桀骜不驯,元世 祖一怒之下遣十万海师伐之,不承想天佑此夷,十数万人葬身鱼腹。太祖时的事不必再说。 朕秉承大统以来,两次派使臣诏谕,李至刚应当清楚,一为海盗的事,二为两国普通 来往。明天,扶桑贡使已在宁波登岸,因有前嫌,该如何欢迎,请几位议一议。”
郑赐说:“多年没有来往,海盗骚动,又有和乱臣胡惟庸的事,以是,宁波府的官员 吃惊不小,一面安设,一面快马把动静报到京师。扶桑贡使也是不懂端方,一登陆就忙着 买卖,驿馆里空着,大街上却热烈起来。把他们带来的漆器、折扇、刀具全数拿出来换了 丝绸、布帛和瓷器,乃至把所佩的刀剑也变卖了换成了上好的茶叶。”
“陛下常说知无不言,”郑赐话音未落,李至刚说,“既叫臣来,臣不能不说两句。其一, 太祖时扶桑助逆胡贼一事要说说清楚;其二,外使进入中国,不得私将兵器卖给百姓,扶桑贡使之妄为,有违我大明法规。应下诏有司,细心核验其船舶,违法者解送京师问罪。”
内阁就在大内的东角门外,文渊阁也不远,工夫不大,解缙等几人就到了,兵部和礼 部在大明门外,以是,金忠、李至刚和内阁的几人前后脚进了武英殿便殿,施礼后按官职 大小在御座前分两排站定。
海途悠远又不便征剿,他只能派信国公汤和等大将巡海防倭,在上万里的海防地上设 卫置所,修建军事设施,谨防倭寇登岸骚扰。但是,中国东南的海岸线太长,经常是防不 胜防,乃至海警频繁,几近成了朝廷的一块芥蒂。永乐即位后,就想窜改这类被动难堪的 局面,停歇本地的烽火硝烟,以是,他两次派使臣诏谕扶桑,这才有了扶桑贡使俄然登岸 的好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