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大会[第1页/共3页]
世人一向参议了一天,方才将大抵方略参议结束,至于细节方面,就要看情势而稍作调剂,到时候还得相邻分舵相互援助,随机应变,倒是不急在一时。
此情此景,极是染人,更多教众坐地而唱,那句“怜我世人,忧患实多!”的词句不竭响起,歌声当中,众教徒白衣而起,一一走到圣教主身前,躬身下拜,杨易身前已经摆满了酒碗,每一个教徒到他身前拜别之际,杨易便向他敬酒一碗,以作壮行。
众教徒听了以后,心中一阵炽热,齐声喊道:“驱除鞑虏,还我江山!”“驱除鞑虏,还我江山!”
杨易沉吟道:“圣火令只是意味之物,原没有甚么大用,有它没它对我教来讲,实在无所谓。只是如同皇家玉玺,意义倒是严峻,事关我教颜面。如许吧,待安设好教内事物,我们去波斯总坛一趟,把总坛之人绑来扣问一番,这圣火令总会找获得。”
杨易将手中第一个粽子投进河中,对世人道:“粮食不易。这粽子由我代替大师投进河里便是,诸位手中的粽子还是本身吃了为好。”
插手大会之人都是一方首级,胸中自有策画,来之前早就听闻教主大发神威,单枪匹马杀的鞑子闻之失声,一起直行,天下无人胆敢相阻。后又听他率众大闹京都。将汝阳王也给劫夺而来,都是悄悄心惊,再不敢有半点不敬之心,现在见到教主本人,见他英风锐气,智珠在握,固然年纪尚轻,但自有一股气度,一眼扫来,仿佛能将民气看破普通,都是心中畏敬非常。
此时明教权势大涨,众教徒中,朱元璋、刘福通、韩山童等人已经有了不小的名声。聚众抗元,很驰名誉。
现在律典固然严格,但较之于明教教规倒也相差不大,底下教众倒也不难接管。更何况杨易又拔除了不得喝酒吃肉的禁令,这对他们可说是不堪之喜,俱都没有贰言。
杨易道:“安妥不铛铛,我们说了算!塞外胡人,也配我等祭奠?这明尊形象迟早也得改上一改,改成我汉人形象,方才气深切民气,光大教廷。”
教内门徒见到此种气象,对教主更是畏敬。
杨逍道:“为使百姓百姓不再刻苦,我教中后辈便是抛头颅、洒热血,又能算得甚么?只要成事,大伙儿便是殉教身故见了明尊,也是心甘甘心!”
杨逍、殷天正等人面面相觑,此时方知杨易的肆无顾忌,没法无天,都不知如何回话。
此时广场逐步冷僻下来,杨易身边只剩下杨逍、殷天正等人。
…………
朱元璋连连伸谢,躬身退下。
大会直到次日凌晨方才结束,世人商讨已定,想到此次大会以后,大师各奔东西,抗元御敌,交战疆场,现场也不知能有几人幸存此身,固然心中无惧,但也各自伤感。
此时大火熊熊燃烧,映的四野透明,有教徒盘坐于地,口中唱起圣歌:“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必?为善除恶,唯光亮故。喜乐悲愁,皆归灰尘。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杨易环顾四周,见本来热烈的广场,蓦地寂静下来,轻风吹过,残纸飘飞,蓦地一股寥寂之情涌上心头,将最后一碗酒喝掉以后,对世人叹道:“只是不知大业功成以后,还能有多少后辈再能与我共饮!”
朱元璋最有战略,也富有远见,向光亮圣教主叨教道:“教主,我等发难之际,不知还要喊出甚么标语来,方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