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苦(上)[第2页/共2页]
一夜之间,故乡因瘟疫而去的乡亲们,十有二三。
不过那会子除了吃粮兜米以外,流民们大多还能守住身为人的根基底线,只想着填饱肚子,根基上不会顺手牵羊,有的还会给主家留下些许度日的粮食。
故乡直隶地界,早在仲春便有灾情昂首。
再到夏秋之交,西风一起,可算是滂滂湃沱的落下透雨了,可做聋做痴的老天爷却又突发奇想,仿佛是想把这两幼年了人间的雨水一口气补返来,阴雨连缀一月不止,大清河、小清河齐齐众多,导致方才蒙受过比年旱、蝗之灾的残破地盘又遭水淹,全部六合都被泡在了有苦说不出的黄连水当中。
到了这辰光,就开端有流民们铤而走险,自发集结,倒是还未曾应战社会次序,只是开端入城进镇的吃大户。
至于成果如何,也便能够预感了。
他记得是畴前年开端的,老天爷快速说变脸就变脸。
幸亏进了立冬,地里总算多多极少还救下了些许经旱的包谷或荞麦。
庄户人家,一锅水里搅上几粒米,就能兑条命,日子也还能熬。不过到了这辰光,除了那些世家朱门还能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躲进深宅大院成一统,别说平常工商百姓人家了,饶是地主大户家的日子也日趋艰巨起来了。
老百姓们自古以来都以为蝗虫乃上天降灾,不是人力所能对抗的。处所上的大官小吏倒是晓得领着百姓浪费巨资兴建蝗庙拜蝗神,对蝗虫本身却束手无措,只能听其天然。
阖家长幼不断念,又周旋了几日,见动静无误,没有体例,只能携老扶幼原路返回,可还未进城,就在城外看到了两处“万人坑”。再无路可走,便只能孤注一掷,往传闻能有活路的南地儿逃命了。
只是本来娃娃脸般善变的六月天都没能落下几滴雨,虽说大多乡里大大小小都能有两个善心大户,施粥舍米的,助那些个极贫人家度过难关。
当然,那会子也不过传闻罢了。
那会子,盘跚在乡间城镇,路旁还能时不时的瞧见路倒饿殍。他还记得,那些人的嘴唇大多都是绿色的,好似中了传说中的鸩毒普通,说不出来的诡异。
翻过年来,干旱持续,不到夏至,旱极而蝗,水灾又引来了蝗灾。郊野间蝗虫繁殖成灾,遮天蔽日,把人间能吃的统统都残食洁净了。
实际上跟蝗虫过境已经没有两样了。
不过不管是本地的百姓也好,还是过路的流民也罢,大多心有戚戚然,就算没有才气给他们浮葬,也大多会主动将他们面孔朝地的安设,保存最后一线庄严。
可为了争水灌溉地步,乡间村庄另有宗族之间,你多我少协商不成,不免三天两端就要械斗,到厥后乃至于还能扯进匪贼来,死人就是常有的事体了。
又是持续的干旱,沿途很多处所连禾苗都未能栽插。虽也下过一些雨,可始终还未下透,就又逢连日烈阳,补种的庄稼不待被流民们扯来充饥,就已然枯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