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无心插柳[第1页/共2页]
“姨母,这是敏之这段时候窝在府上,无所事事时候所想到的,本日姨母问起,也大胆讲了出来,只要这么多了,并没有往细处想过,其他的也没去多想,是以讲不出来更多了!”贺兰敏之嘿嘿笑了两声,有点不美意义地说道:“姨母,如果敏之有失口之处,还请你不要指责!”
贺兰敏之说完这番话,看到武则天脸上的神采已经窜改,有惊奇之色暴露来,这让贺兰敏之有点觉悟过来,方才这番话说的有点过甚了,他猜想着,前身的贺兰敏之必定没在武则天面前说过这方面的事,本日他能说出这一番大事理来,武则天不惊奇才怪呢!
自唐初武德到贞观,再至高宗李治朝初期,大唐对外有战绩光辉程度是其他朝代不能比的,这个期间善战的名将数不堪数,李靖、李孝恭、李勣、李道宗、苏定方、薛万彻三兄弟、裴行俭、刘仁轨等等,及契苾何力、执失思力、黑齿常之等归附的胡将,这一堆已经毕命或者仍然活着的武将,都是让大唐子民津津乐道,让仇敌闻风丧胆的名将,另有很多军功卓著,但因为非常闻名的名将太多,没能在这个期间闪动星光武将。能够说,大唐初年,绝对是汗青上名将最多的期间,只要能好好操纵他们,由他们领着富有战役经历的大唐将士出征,那就不惧任何内奸的入侵。
“姨母感觉你说的挺有事理,远比朝中一些大臣讲的还好,姨母如何会指责你呢?”武则天脸上有粉饰不住的赞美之色,高低打量着贺兰敏之,“敏之,姨母没想到,你竟然会去考虑这些事,看来我们的敏之是真的长大了,能够入朝做事了,你心机如此周到,所想比朝堂上大部大臣都要远,有如此的才调,姨母另有甚么可担忧的?姨母可真是高兴至极,哈哈!”
固然说贺兰敏之对武唐时候的汗青细节不太清楚,但爱好汗青的他对唐初时候大抵的环境还是略略晓得的,晓得这个期间武功极盛,对外交战几近没甚么败绩,那是因为名将辈出之故。
现在李勣还活着,刘仁轨也在,苏定方还活着,裴行俭在安西任职,这些后代时候让人经常津津乐道的名将都在,大唐的兵力应当还很强大的,是以他说话间尽是自大的神情。
贺兰敏之并没瞧见武则一这一刹时神采的窜改,持续唾沫横飞地报告,“姨母,吐蕃之地大部分歧适耕作放牧,他们想往各个方向寻求冲破,以谋更好的保存之地,我大唐的青海与安西,就是他们觊觎的首要目标,这两个处所地区广宽,比吐蕃高原更合适居住和出产,又是极好的牧马地,且来往客商很多,能获得很多军用民用之物,很多是吐蕃海内不能出产的!依敏之想,吐蕃人就是因为这些启事才与我大唐争青海地的,若让其如愿,吐蕃的气力会大幅地加强,是以我大唐朝廷,必须对青海和安西地赐与充足的正视,加强青海和安西的兵力布署,不让吐蕃人的诡计得逞!”
“姨母过奖了!”在武则天非常目光的谛视下,贺兰敏之有点讪讪,“敏之晓得姨母疼我,以是才敢在姨母面前说这些话,若姨母感觉敏之说的没事理,就当敏之是…”
贺兰敏之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武则天打断了,“敏之,姨母感觉你说的挺有理,朝中大臣都未曾和姨母说过这些事,姨母会当真考虑你所说的!”说着又把贺兰敏之的手拉住,很垂怜地说道:“敏之,就从你方才所说的这几点事上,姨母便能够认定,武家那几位你的表兄弟,在这方面更是远不及你,姨母但愿你入朝做事,官职升迁后,各方面表示会越加优良,到时姨母自会有更高的夸奖与你,唉…武家子嗣如果都如你这般超卓,姨母也省了很多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