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讨伐王匡[第2页/共2页]
“何况董卓在侧,恐趁机来攻,则洛阳不在。”逢纪也说道。
沮授长叹一声,说道:“明公如果担忧与赵迁抵触,可派一支兵马前去孟津,以示情势,即表白了态度,又能制止董卓的窥测,一举两得。”
荀彧轻捋髯毛,道:“此时若发兵伐董卓,多留兵则无用,少留兵,则河内王匡恐趁机寇之,则晋阳不保,若不既克董卓,则主公无安身之所也。”
自此,阵容浩大的讨董联盟土崩崩溃,诸侯之间并没有因为此次联盟而干系密切,反而各有嫌隙,大打脱手。
长久的温馨以后,荀彧起家谏道:“吾闻深根固本者,方能制天下,主公虽有一州之地,然此时与董卓力拼,不智也。”
荀攸起家说道:“启禀主公,吾闻得克日黄巾余党何仪、黄劭等,在汝南、颍川劫夺州郡,多有金帛、粮食。此等贼逆,弹指可破,破而取其粮,以资军士,朝廷喜、百姓悦、军粮足,此一举三得。”
“现在天子继其位,百官居其所,然四海未平,天下不宁,西有董贼觊觎,吾欲以天子之名,发兵讨之!”赵迁说道。
王匡站在城墙之上,看着密密麻麻的赵迁的军队,不由得神采发白,颤巍巍的喝道:“赵迁,为何伐吾!”
赵迁嘲笑一声,策顿时前一步,朗声道:“王匡,汝本为讨董盟军,为何此时却投奔董贼!”
赵迁点点头,又摇了点头,说道:“那王匡如何说之前也是讨董联盟的一起诸侯,若冒然进兵讨之,恐袁绍互助,不若先礼后兵,使袁绍不能助之。”
赵迁听后大喜,说道:“好,就依公达之言,出兵讨伐汝南、颍川之黄巾余党。”
只要河内太守王匡未有遭到加封,心中自知是赵迁从中作梗,不由得心中愤激。
刚好此时,董卓遣少帝使者到来,宣读圣旨,封其为讨逆将军、山阳侯,王匡不由大喜,前去河内屯兵。
赵迁微微一笑,说道:“若王匡不与,则本将军便可奉天子诏讨伐与他,当时袁绍也不能互助。”
李儒将军报细心的看了看以后,点头道:“赵云乃是一员虎将,虎牢关前战吕侯,固然以多胜少,但若死守城池,恐孔殷攻之不下,若此时袁绍来攻,则长安危矣。”
王匡转头一看中间的将旗,起首正中乃是一个大大的“王”字,在其左边,立书“山阳侯”,上方横书“讨逆将军”。
赵迁点点头,说道:“请文若先生教我。”
长时候的奢糜糊口,早已腐蚀了董卓的心,此时听李儒说,进兵无益,也就不再对峙,只是叮嘱盯紧赵迁及关东诸侯的意向,随时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