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 皇帝带头开河[第1页/共2页]
“喏。”
“主公,若瀛洲女子愿嫁与汉人,该当如何?”
“马侍郎此言甚合朕意。”刘奇抚须笑着赞美地看了一眼身前的马均。
刘奇一脸安静地看着这群六部的侍郎们,一只手敲击着桌面,“可朕命令定燕京为北都之时,尔等为何不上书进谏?”
刘奇淡淡地看着出言的这名侍郎,“朕下旨,瀛洲以内,凡十四岁以上,六十五岁以下男人,必须随船前来徐州,服劳役三载,此圣旨不得违背,胆敢懒惰者,重罚。”
刘奇抬脚绕太长桌,行至殿内,顺手拿起一根竹竿指向几人围坐着的沙盘,沙盘上有着山川河道,标注着大汉的各州郡和各大江河。
“朕欲调蛮越劳役与匈奴、羌人俘虏赶往长安至潼关一线,修水道连通此两城,沿途修小水沟蓄水,常日可灌溉四周农田,而渠内亦可行船,如此,吾军若发兵西域,便可自水路赶往长安。”
“主公,瀛洲之民本就未几,如果将成年男人全数征召,那余下妇孺白叟该当如何?”
殿内世人各自对视一眼,却见步骘起家朝着刘奇一辑:“陛下,吾等只是想扣问为何非得修河,开渠之时,先秦修都江堰、郑国渠、灵渠,吾大汉四百年以来,亦修龙首渠、白渠等水道,是为疏浚水路,便利船运,又可饮水灌溉干枯之地,为偏僻之民供应水源,此乃治国良策。然修河分歧平常,小河开垦无用,劳民伤财尔,纵观北地,入海大河喝道皆宽广,若强行开垦河道,接引入燕京四周郡县,怕是少说也得征调五十万以上民夫。”
“这……”张昭的目光看向了工部尚书刘晔。
“可天不遂人意,现在这大汉江山,正受那寒潮、干枯之苦。”
张昭一脸苦涩,摊上这位陛下,本身今后还得为他操很多心。这么猖獗造钱,也不怕到时候物价收缩?
“确有。”刘奇微微点头,“不过发展此物之所,间隔吾大汉太远,不知航路,只怕一二载以内,朱治与凌统也不见得能回返。”
后者踏前一步,赶紧抬手一辑,“陛下,若要连通燕京至长安水道,怕是得从黄河至沁河口向北开垦水道,再引海河之水入燕京之地,如此水道怕是有上千里之长。”
兴业元年十一月,皇宫大院以内,内阁地点产生了狠恶的辩论。
张昭指着图上的长安,“主公,长安至潼关不远,只是若要行船,怕是得修二三十丈宽,如此一来,集结这三地俘虏,不过十万之众,怕是一二载方能完工。”
“主公,现在南地百姓多已够饱肚,每岁吾大汉皆可从西域、海上两条丝绸之路收数千万钱,几大粮仓亦有存余,如此大动兵戈,未免太早,以臣鄙意,何不等天下安宁数载后再行此计。”是仪出列一辑道。
言罢,几人神采都有些沉重。
“朕筹办在五年以内征召三百万劳力开渠修河。”
“喏。”
“别的,朕已命令,全面征召瀛洲精干前去徐州盱眙,便是为修建这一条贯穿黄淮之通济渠。”
“别的,南面再从长江入海口过建业,吴县、余杭、钱唐等地打通水道,此事可抽调江东屯田兵便可,想来朕于江东运营十余载,抽调劳力,以减免赋税与此前低价出售良田,已能让百姓佩服。何况开渠修河,本就是为天下百姓计。”
“先秦之时苗条城、修阿房宫、修皇陵饿死、累死民夫不下百万,终究引得百姓揭竿而起,先秦灭亡,此乃祸国之策,还请陛下三思而后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