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恨不相逢未嫁时[第1页/共2页]
“世弟所言,但是那曹孟德麾下司马郭奉孝?”
说完,刘奇带着两女从一侧的小径来到一处花圃里,这里已经开端东土修建一些亭台楼阁,约摸着模型和所需的砖瓦、梁柱已经从山下运来,现在贫乏的,不过是工匠罢了。
“喏。”侍女一脸心疼地走了出去,内心却暗自迷惑,为何自家主子,不让少将军晓得此事呢。
“那绿豆汤,和红糖,但是郎君所做?”而步练师,则是想到了其他。
“女兄这可难不倒我。”刘奇指了指北方,“在颍川之地,多有私学,那衮州牧曹孟德,袁本初,袁公路等人麾下,多有文士出自此地,大多是士族,亦有豪门。”
用膳过后,刘奇带着她们从下后山,快到傍晚,一行人已经是在一座荒废的寺庙过夜。
“然郡城里,吾会下发赋税,督造书院,此地书院,便是从私塾、郡书院遴选而来的佼佼者退学,郡城之师,可请吴中名流,此地书院之师,当由天下名流,人间大儒讲课。”
方山,高不过数百米,山顶多有林木,上山小径两条,一条背山而建的石阶,一条倒是郁郁葱葱的古道。
“可如果私塾、郡书院都赐与赋税补助,官府承担莫不是极大?”步练师也提出一点迷惑。
“当与之共享。”蔡琰抬手道。
“吾欲在此四周兴建蹴鞠场,投壶场,骑射场,斗鸡场,亦有驳论亭。”
“投壶、蹴鞠、骑射吾便晓得,这斗鸡莫不是官方家禽用于取乐,郎君此举,倒是……”步练师微微皱眉,让可供食用的家禽来斗玩取乐,她是不喜的。
“数百人,如果世弟命令,命吴中士族后辈、官宦后辈、大富后辈前来肄业,再请名流讲课,怕是此地亦难容留。”蔡琰举步察看几眼四周,便轻笑道。
“甚好。”
“但是那郑康成公在著书中所言,十脡脯。”蔡琰不愧博学,竟是将那北海大儒郑玄之言搬出。
“可官方自有察举制,世弟若公布此策,怕是会引发江东四郡动乱,且自建朝以来数百载,士族和豪门,已成定律,且有士族和豪门弟子同窗为友之说?”蔡琰盈盈笑道。
“是极,这豪门中的隽才,郭奉孝,可列第一等。”
“喏。”董袭当即命人下去筹办。
馒头、咸菜、稀粥,这已是此地上好的炊事,因刘奇等人到来,此地都伯还命人在四周山中捉了几只山鸡,如此,这稀粥当中,便是多了些肉味。
“不知者无罪。”刘奇笑了笑,又带着两女来到云雾蒸腾地点的书院,现在的修建,独一三层高便已是极致,刘奇在这里备下修建几排房屋的空位,看着在此繁忙的工匠,“约摸着,几月的工夫,也能完工,到时,吾尚需几位当世名流,经世大儒坐镇,不管君子六艺,琴棋书画,行军兵戈策论,治国安邦良计,其间皆可学得一二。”
刘奇住在外屋,里屋归了两女和她们随行的侍女。
“炎炎夏季,不成顶着太阳做工,中午可安息一个时候,吾命膳夫用甘蔗制红糖,以绿豆煮沸插手糖水,可清热解暑,到时,可命人拎一桶上来,做工民夫工匠,每人一碗。”这句话,倒是对着身边的董袭说的。
蔡琰面前一亮,“此乃文教之功也,世弟若能功成,必将青史留名,江东之民,皆受你百世遗泽。”
“如果大富、官宦、士族后辈,退学尚需交纳束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