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锦衣后裔[第1页/共3页]
徐国难面色有些阴沉,为施家满门无辜受害感到不平。他小小孩童无能为力,只能闷头赶路视而不见。
他口哼闽南小调,逆着阳光快步行走,无忧无虑非常安闲。
沿着官道走出三四里,前面谷地现出一处村庄,稀稀少疏三十来户人家,大多搭着茅棚板屋,四壁乌黑粗陋不堪,唯有东头村口矗着黑瓦白墙平房小院,鱼鳞瓦片重堆叠叠绵垠起伏,固然充满青苔很有破败之相,在茅棚板屋间却也鹤立鸡群煞是宏伟。
只是职业虽可世袭,才气倒是千差万别,锦衣密探因循二百多年,很多锦衣后嗣早已化身布衣百姓,哪有无事不侦无所不晓的奇异本领。
接连用了两个成语,卖棺材发财大字不识的胡老三自发斯文有礼,笑眯眯往碗里又倒了些辣酱,向后厨腾腾走出的店小二高叫道:“关二鹏,娃儿的帐记在老夫身上。”
关二鹏担当山西老表爱侃本性,可贵见到徐国难这个“同业”,放上面碗不急着分开,从肩膀取下白巾擦抹桌面,对劲洋洋道:“锦衣密探没啥好处,就是能够恐吓乡巴佬。俺家藏有祖上传承下来的官袍、腰牌和绣春刀,哪天小兄弟到俺家,俺穿起来给小兄弟显摆显摆——”
他祖上棺工出身,固然有钱身份卑贱,见人就要陪上笑容,被徐国难的员外老爷赞得眉开眼笑,没口儿承诺。
他是山西老表发言粗声大气,面馆门客十有八九听入耳中,纷繁转头望将过来。
抬眼望向坐着吃面的门客,总觉大家神情诡异仿佛都是锦衣密探,心脏不由砰砰剧跳,感受有些口干舌燥。
锦衣密探是明太祖洪元璋的佳构。洪武十五年,朱元璋设锦衣卫侦伺天下,调派多量锦衣密探奔赴紧急处所和文武大臣府中暗藏刺探,侦缉犯警。
明朝采取军户世袭轨制,军户世代从戎不得改行,是明末军队战力低下士气全无的首要身分。锦衣卫原是明太祖朱元璋亲军,天然遵守军制,锦衣密探父子相承,世代因循。
胡老三瞧在眼里毫无感受,唾沫横溅豪放道:“一碗面值得了甚么。娃儿今后想吃面尽管找胡老三,包管让娃儿吃个够。”
他父子居住五老峰下,青山镇是邻近最大集镇,间隔五老峰约有九里路程,徒步行走起码三个时候。
嗅了嗅氛围中满盈的酒肉菜香,徐国难表情立马好转,迫不及待想到巡检司衙门报名插手培训,肚里倒是咕噜一阵乱响,这才想起好久没有慰劳胃肠,闻到酒肉菜香天然要提出严峻抗议。
厦门僻处闽南,孤悬外洋,在眼里只要陆地的朱元璋看来毫无谍报代价,天然不会华侈锦衣秘探贵重资本。
沿途官差设卡巡查,见徐国难小小顽童毫不在乎,略一打量便即放行。
挺了挺胸膛道:“俺也是锦衣后嗣,等俺爹老去,俺就成为锦衣密探。”
关二鹏五大三粗,肩膀搭着白巾,豹头环眼仿佛关王爷结拜兄弟张翼德。他端着热气腾腾的刀削面,大踏步走了过来,一眼瞧见古怪姿式,糙脸现出诧异,高低打量徐国莫非:“小兄弟也是锦衣密探?”
他亲手偷袭刺杀郑成言,炽热地心机本已冷酷下去。现在有了密探名录这大杀器,禁不住又热忱高涨,迫不及待。
关二鹏噗嗤一笑,把面碗砰地放下,漫不在乎道:“保密个屁!现在锦衣卫都没了,锦衣密探算个鸟。不瞒小兄弟,俺家的锦衣密探是祖上传下来,要不乍晓得切口暗语。俺爹当了二十多年锦衣密探,连锦衣卫衙门朝哪开都不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