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报复不晚(一)[第2页/共2页]
大媳妇还和陈秋菊很靠近,两人常能凑一起说些私房话。
陈秋菊想着家里的钱,倘若一向有如许的挣头,那只要半年,他们就能去租更好的屋子,砖瓦房是不敢想,但半砖半木的屋子还是能想一想,且有院子更好。
“馍馍!卖馍馍了!好吃的黄面馍馍!肉馅菜馅都有!”
家里娃娃太多,两个媳妇只能一边带娃,一边找些补缀的活。
大媳妇:“我也这么想,男娃实在不可,还能去扛包。”
堂屋则要弄来做馍馍,偶然候堂屋不敷用,还得把木桌搬到巷子里去揉面。
他们打着看亲戚的名号,一家人轻装上阵,把孩子藏在藤框里,全都跑到了城里来。
陈秋菊没读过书,也不晓得甚么大事理,但有一套本身的聪明和行动原则,一个家,倘若好处不能统统人分润,那这家迟早要散。
陈秋菊忙笑着说:“我这才卖多少钱,比旁的都便宜,挣个辛苦钱罢了,忙活一早上,不如别家干一盏茶的工夫。”
妇人虽说在船埠卖货,但却住在城内,倒不是有钱催得慌,而是船埠四周除了本来的民居,不准复兴屋,就连本来的民居,也会在以后被迁走。
但就这,土坯房也不便宜,毕竟另有更便宜的木房能够选。
但幸亏进项还不算少,特别夏三上个月的军饷还托人带了返来,日子倒是比在村里时还要好过一些。
比及了能结婚的年纪,亲爹又想靠她给弟弟起个屋。
以是两个媳妇也都情愿听她的话。
“馍馍——!”
陈秋菊的到来是大媳妇当时独一的拯救稻草。
陈秋菊憨笑了两声,并未几做胶葛,而是走进冷巷,踏入一间土胚房,这是个极小的屋子,也没有院子,只要三间屋,一间堂屋两间卧房,她和丈夫带着两个较大的孙儿住一间,两个媳妇带着三个小的住一间。
“几个娃还是得读书。”陈秋菊说,“就是考不了吏目,将来也能进大厂子,说不准还能在厂子里当个小官,特别是女娃娃,我们把故乡的地退了,户籍也挪到了城里来,将来她们分不了地,不找个好活计,今后日子难过。”
这辈子都不成能再归去了。
不过有也好过没有,加上比素的也不过量两毛钱,肉馍馍便先一步卖完。
陈秋菊不是个好人,她能够有一些婆婆身上的通病,比如想让媳妇都听本身的,又比如紧紧掌控着家平分派食品的权力,但她对媳妇并不刻薄,媳妇们是能吃饱饭的。
她对媳妇们攒私房钱也是睁只眼闭只眼。
不过城内现在已经不准兴建新的木板房了,旧的木板房前也必须备上几个水缸,以免起火。
陈秋菊:“你妙手好脚的,做事又敏捷,怎会不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