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清丰县城(八)[第1页/共2页]
除此以外,她们还要问各家缺不缺粮,要不要买炭。
她朝哈出一口白雾,满身裹得像个狗熊,除了棉帽,脚下还踩着一双兽皮靴,羊皮做的,一点都不进水,除了闷脚没别的坏处。
杨组长放下铲子,朝她笑了笑:“孙吏,这么早就起来干活了?”
孙晴:“那我们去了!”
看着老夫钻进布帘里,孙晴才打量这个屋子——城南实在是穷,这屋里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一张木桌竟然还少了条腿,陶罐也缺了口,地上别说铺木板石板了,土都没有完整夯实。
孙晴转过甚来:“除了粮要不要碳柴?我们有蜂窝煤,最是经烧,烧火做饭很好用,价也便宜。”
说完孙晴就要走。
老夫迟疑了一会儿,终究小声说:“大人稍候,我将他们叫出来。”
孙晴同组长打了个号召:“杨组长。”
但如果在她们的辖区,有人饿死冻死,有劳动力却无活可做,她们还是是要被问责的。
孙晴和三个同事分开行动,她们也不怕碰到伤害,洒扫积雪的兵丁走了,但保持治安的还在。
女吏们刚到清丰县,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便被安排了街道——四人一组,盘点人丁,发放户籍,等她们将人丁盘点好了才会同一制作身份凭据。
仅一户人家就花了孙晴近半个时候。
估计很难建羊毛工厂——他们没那么多羊,除非去辽地和契丹买,但那是不成能的。
纸币的印刷技术也在改革,身份凭据造假还能靠户口揪出来,但纸币造假,一旦量大,立即就会形成通货收缩,特别阮响现在的地盘还如许小,底子受不了通货收缩的打击。
她们的活既多又杂,在钱阳县的时候,哪户死了人,多大年纪,跟哪些亲戚住在一起,如何死的,是否解除他杀,她们都是要写陈述的。
而他们要做多久工才气还。
“我晓得上赶着你们也不信。”孙晴,“总之你们记着这件事,下次我来送户籍的时候,你们如果想赊,到时候再同我说。”
老夫搓搓手:“利钱多少?”
为着假币,矿山又多了近百不要钱的苦工。
“你们贫苦人家,过冬艰巨,这是阮姐的意义,贫苦户是答应赊账的。”孙晴,“不过开了春你们家有了活干,这些赊账要从你们的支出里扣。”
老妻赶紧去拉扯丈夫的袖子——家里是真没粮了啊!
不过养羊的人家是少数,这毛线手套卖的也不便宜。
还是老夫结结巴巴地说:“大、大人问这个……干甚么?”
“我来登记人丁的!”孙晴,“过几天要给你们发户籍!”
孙晴记下他们的姓名春秋以及相互之间的干系。
孙晴咳了咳:“总之,这笔钱等你们上工后只是小钱。”
他们一家子过成如许也不乞贷,就是因为印子钱的利钱太高,过个冬,来年反而没法过日子了。
记完后才问:“你们家粮食还够不敷吃?柴呢?够不敷烧?”
因而凡是能用的,稍有难度的印刷工艺和防伪技术,都用在了纸币上,连压印的暗纹都埋没了数个标记,可即便如此,也有很多劣质假币在畅通。
屋里总算有了动静,老夫弓着腰翻开木门,他双腿都在颤抖,看到只要孙晴的时候,才悄悄松了口气。
虽说那民居的仆人胆战心惊,但看在钱的份上,眼睛一闭也就同意了,孙晴她们的口粮有阮响卖力,民居的仆人还会给她们做一日三餐,从粮食中取走一部分当作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