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第2页/共2页]
想着刚才她的表示,我踌躇着不肯接那块胶皮,她无法地说:“你别活力,你困我也困的呢,一困表情就不好,看着这么多货内心烦。”
是的啊,我困她也困的呢。我神采这才和缓过来,接过胶布把伤口缠上持续做事。固然我己经够尽力,但因为是新手还是慢了很多。本来我们每天普通上班是12小时,早上8点便可放工的。但因为送到出产部的零件有退货,我们还是要加两个小时的班。以是八点钟仓促到饭堂吃了早餐后,仍然进车间做事,直到十点钟我们才放工。
罗小花本年三十五岁了,她是亮光厂最早的一批老员工。十二年前建厂时,只要七十多小我,现在一千多人。人固然翻了十几倍,但她的根基人为,只进步了68元。与此同时,一斤猪肉或一斤大米的代价,己经涨了三倍以上。公事员人为也涨到五倍以上。十二年前她只能领到两三百块钱,这几年加班费另算了,另有安康补助、夜班费甚么的,她每月能够领到600多元。
她们最常做的菜是腌菜,就是菜市场快收摊时去买一些便宜的萝卜或青菜,然后撒上盐放在一个坛子里腌起来,过几天便能够吃了;她们和我一样,大多数喜好吃辣,因为新奇的辣椒不好做,只好买回辣椒粉,辣椒粉放点开水再加点盐便能够了。偶尔,也会有人买回海带,用小刀切成一条条的,放上辣椒粉洒上盐就是一份甘旨了。用这个别例,她们每月最多能省下100块钱,100块钱的饭票能够到小店换回八十块现金。家在贵州大山里的罗小花说,八十块钱在他们那儿能够派大用处呢。说这话时,她脸上溢满了幸运的笑容。
500元对刚到东莞的我来讲,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如果和前一家的每月两百元摆布比,实在是翻了一倍了。如许一想,我感觉固然加班多点,夜班难过点,军事化办理严格点,在这厂里做还是很不错的。
注塑部是没有任何休假的,半个月转一次班,调班的时候就当一天歇息了。调班这天,我几近一天都在睡觉,直到吃晚餐时才起来。恰好这天丽娟放工得比较早,我们便出去逛了一下。固然没钱买甚么,但还是很高兴。
半个月过后,我们终究上夜班了,她男友卢猛也和我们一起转了班。因为是打料员,他衣服上、头发上每天都充满了一层厚厚的粉尘。让我惊奇的是,一天到晚和各种百般的塑胶质料打交道,他竟然只偶尔戴一个口罩。据吴少芬说,口罩是两个月发一只,如果丢了就得本身费钱买。以是很多时候,他是不戴口罩的。
我每天在车间、饭堂、宿舍这三点一线忙繁忙碌,连思虑的时候都没有。我很快融入了亮光厂严峻有序的糊口。因为我和吴少芬是高低铺,上班时又常常分到同一台注塑机,以是我们几近形影不离。
我呆呆看着越流越急的血,正在不知如何是好是,吴少芬递过来一块药用脱布,我不信赖地望着她,她轻声说:“贴上去。”
因为和丽娟不在同一个车间,她上的是长夜班,我们半个月几近都没见到几次面。偶尔碰到也是仓促说几句话便走开了,因为实在是太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