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作茧自毙[第2页/共2页]
但是这一次还真就出了不测,因为在温体仁收到杨一鹏捷报的时候,都城内几个科道言官也收到了一封来信,信中详细描述了温体仁和王应熊在此次凤阳被焚的过程中是如何欺上瞒下横行无忌的。
当然这一步只是让崇祯给杨一鹏判了个死缓,真正要让杨一鹏脱罪,还要比及这事的热度渐渐降落以后,温体仁再找套说辞持续劝一劝崇祯,这事也许就是如许畴昔了。
温体仁恰是抓住了崇祯这死爱面子的缺点,渐渐地让崇祯一步步地落入瓮中还不自知。
崇祯天子一听到本身的内阁竟然给处所上的大员讨情,这较着就是有党啊,当即就怒了。
正如温体仁所言,现在出了这么一档子事就已经够丢人的了,如果崇祯再折腾那只会更加的惹人谛视丢人现眼,以是最稳妥的体例就是不措置,让这事渐渐淡化。
这二人除了劈面弹劾外还要求崇祯天子对温体仁和王应熊停止措置,不由要寻求凤阳总督杨一鹏坐失中都之罪,还要究查温体仁和王应熊的包庇之罪。
听着这情真意切的吹嘘,崇祯的感受很好,好到多吃了两口晚餐,自打当上这天子以后,崇祯夙兴夜寐,无一日敢懒惰,恨不得当即让大明在他手里重生,可惜这大明天下不但没在他手里实现复兴,反而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
听到这二人的弹劾,温体仁涓滴不镇静,因为明天他已经和崇祯天子谈好了此事,在先入为主的观点下,崇祯天子很难颠覆早就定好的事情。
残暴的实际让崇祯天子格外的需求别人的承认,不过浅显的马屁明显配不上崇祯天子的逼格,只要温体仁如许的帝国大佬方才够资格。
崇祯天子为了表示本身力挺本身的内阁,不但没有对温体仁和王应熊停止措置,还将这两位言官发配到边关吃风沙去了。
当然现在心对劲足的温体仁绝对想不到,一场暴风雨即将到来。
这几个科道言官们见温体仁还真是如此胆小妄为,竟然敢当着百官的面倒置吵嘴,个个义愤填膺战役力爆棚,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在崇祯部下干了这么多年,温体仁早就将崇祯的脾气给摸透了,常常操纵崇祯的脾气缺点干着解除异己、培植亲信的肮脏事。
“杨一鹏的《规复疏是以正月二十一日到的内阁,而《核察出事景象疏》正月二十四下发的,这天底下莫非另有未出事就先规复的事情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