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问计二[第2页/共2页]
“正该如此,没了哀鸿那这些闯贼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届时朝廷再派雄师围歼,何愁闯贼不灭。”李焕当即答复道。
在卢象升看来,李焕说的这么多,说的这么标致,不过就四个字:剿抚并用。
有了杨鹤这个前车之鉴,朝廷内统统人都明白一个事理,对待闯贼只要一个字——剿,将这些造反的乱民杀洁净了,那这天下天然就没人敢造反了。
朝堂内的崇祯天子一听,还真感觉有几分事理,费钱办事,还不消兵戈,最起码不消打大仗,这买卖划算啊。
杨鹤来到山西后,颠末一番细心察看后上疏朝廷,指出"盗贼"之起,"总因饥荒之极,民不聊生",话的意义很简朴,就是这些老百姓之以是造反,就是因为西北产生了大灾荒,老苍糊口不下去了天然就要造反找条活路。
这也就是洪承畴和卢象升二人能位极人臣的启事,毕竟这二人杀起闯贼来可向来未曾手软。
崇祯很活力,天然就有人得不利了,很不幸或者说很光荣,此次不利的是杨鹤。
以是杨鹤向朝廷提出"招安为主、追剿为辅"的计谋,杨鹤的设法很简朴,让老百姓吃饱饭了,那老百姓天然就不再造反了,这匪剿起来天然也简朴的多了。
这个题目大臣们晓得,崇祯天子想必也晓得,但谁都不敢点破,因为大明君臣都还没法接管这个残暴的究竟。
可这体例早就有人在朝廷上提出来了,提出人恰是大名鼎鼎的杨鹤,当然他另有个比他更着名的儿子——杨嗣昌。
至于招安二字就被完整打入冷宫,现在李焕提出来要施助百姓后再派兵围歼,这不是自寻死路嘛?
李焕被卢象升这么一问,一时还真没体例答复,毕竟这数据可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
对大明这个巨人而言,世上只要一种病那就是穷病,没钱就是最大的罪恶,大明现在统统题目的本源就三个字——没钱了。
杨鹤见状顿时打动的稀里哗啦,就差大喊统统生命都值得被挽救。杨鹤觉得这些悍贼是被本身的大义所打动,而实际上这些悍贼之以是情愿放下屠刀,不过是有免费的午餐吃,
杨鹤用崇祯天子划拨了十五万两白银和两万石粮食,调换了西北地区三个月的安宁,三个月今后,闯贼重新拿起刀枪,持续干起了造反奇迹。
“西北比年干旱,已经赡养不了这么多百姓,哀鸿们留在西北要么被饿死要么扯旗造反,除此以外别无他路,所觉得了让百姓有条活路,何不指导西北的这些哀鸿南下取食?”李焕谨慎发起道。
在君臣的默契之下,朝廷完整放弃了招安的选项,只剩下剿除这一条门路。
既然能白嫖,何必动刀动枪呢?
说到底不是杨鹤错了,也不是剿抚并用的计谋决策错了,而是朝廷没银子了。
十五万两白银和两万石粮食,这就是杨鹤招安反贼们的本钱。
“何谓竭泽而渔之法?”卢象升倒是第一次听此法,表示李焕持续往下。
如果有充足的银子,那朝廷大不了花点代价赡养西北这些百姓便是了,只要有口饭吃,谁还想着去干造反这行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