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咱上面也有人[第2页/共2页]
士卒们饿着肚子向邓玘提出抗议,可这时候的邓玘正为被弹劾一事而心烦不已。
可惜的是夜黑风高,邓玘不谨慎走入火巷当中,一代悍姑息此被活活烧死在巷子里,可谓憋屈至极。
在朱家父子的一番演出下,张国纪和王昺当即上书朝廷,向崇祯天子报告在凤阳的所见所闻,二人很“客观”地记录了邓玘在江北的所作所为。
面对着澎湃而来的兵士,邓玘表示本身无能为力,为保性命筹算先逃出城再说。
恰是明白了这此中的原委,以是王应熊才不敢抵赖,赶紧和邓玘做切割。
处理不了题目,那就处理提出题目的人,不得不说邓玘这做法很直接。
若不是被逼到退无可退的份上,自以为复兴之主的崇祯如何能够会下这么一玩意?
邓玘能混到这现在这境地,靠的可不但仅是杀人利索罢了,人也有干系,并且是通天的干系。
王应熊在崇祯天子那边但是仅次于温体仁的宠臣,其权势就连温体仁也得谦逊三分。
可他没想到的是,若朱大典放了他这一马,那这锅可就得朱大典本身背了,在王应熊的面子和本身的前程上,朱大典很较着挑选了后者。
以是王应熊被崇祯用奏折甩一脸后从速捡起地上的奏折看来起来,看完奏折后,王应熊这才明白本身豪情是被邓玘这龟儿子扳连了。
本来深感剿匪有力的崇祯最后放了大招,让洪剃头来担负五省总督,卖力北方各省的剿匪事件,而邓玘从六安逃窜后,又被朝廷划拨到了洪承畴麾下,现在这事恰好落在洪承畴的头上。
宦海自古就是墙倒世人推的处所,邓玘常日里仗着有王应熊的支撑,可没少在宦海上获咎人,即便有些人没被邓玘获咎过,可为了捧崇祯天子的臭脚,这告发信也不能少啊。
谁敢在这件事上扯崇祯的后腿,那崇祯就敢砍他的后腿。
正因如此,王应熊这些光阴才格外的低调,恐怕又生出甚么事端惹得崇祯天子不欢畅。
当然邓玘若一向是个小兵,那王阁老是不认他这个老乡的,可邓玘自从因带兵进京勤王而被崇祯赏了总兵时,王阁老还是对这个小老乡非常照顾的。
搁着平常邓玘这做法或许没甚么,可现在是整支军队都在饿肚子,而邓玘还要弹压,这就捅了马蜂窝了。
至于张国纪,那就是个见钱眼开的主,纯粹的东西人罢了。
所谓有人的处所就有江湖,若这话放在宦海,那就是有人的处所就有干系。
在朝中有了这么大一个背景,邓玘这脾气天然好不到那里去,放肆放肆乃是平常操纵,纵兵劫夺百姓更是稀松平常,这些事在别人看来是死路一条,可在邓玘眼里这就不算事,毕竟没谁会为几个浅显老百姓获咎当朝内阁次辅。
邓玘是四川人,内阁次辅王应熊也是四川人,这不是巧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