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利比亚:国际政治大戏台(1)[第3页/共5页]
郎咸平:我们本地的媒体在对待中东题目的时候,老是一个套路,一种认识形状的套路,那就是石油战役,以为列都城是受这类好处的差遣。
邱震海:我弥补一下,普通的财经节目密斯看得是比较少的,因为密斯普通都比较喜好风花雪月,但是你们这个节目标女粉丝很多。
邱震海:你刚才说的这个非常成心机。法国的知识界本来很有深度的,伊拉克战役的时候,在德国和法国,除了它们的政治界反战,知识界也是反战的。我以为,相对来讲,欧洲的知识界比美国,另有其他国度更有深度。在碰到题目的时候,欧洲的知识界会有很多的参议,它会把内里的代价观、内涵抵触通过一种大众会商、大众辩论的体例揭示出来。但是这一次,我发明德国和法国的媒体仿佛没有那么狠恶。以是这个事起码到目前为止,我小我还是有一个很大的问号,就是在这场战役中,知识界对它本身内涵代价观的分裂、品德的分裂是如何看的?因为我看到很多欧洲的报纸在批评说这场战役是“三无”战役,第一,没有带领。到底谁是带领,法国人还是美国人?第二,没有共鸣。北约现在勉勉强强被拉拢,但德国不插手。
王牧笛:法国另有一个特性,就是一方面它轻易被好处拉拢,另一方面它的自负心又特别强。固然它的交际气力不可,但它有一种交际大国的情结。
王牧笛:有一句名言被不竭地援引,就是“没有永久的朋友,没有永久的仇敌,只要永久的好处”。
王牧笛:包含金融资产解冻、兵器禁运,德国全都支撑,但是一说出兵,它就畏缩了。
邱震海:这个节目得了“最好财经节目”,传授拿了一个电视批评奖,但愿来岁能获得一个最好财经政治阐发奖。
邱震海:但另一方面,法国跟我们顿时要谈到的德国会有相称大的分歧,法国事一个受好处驱动很大的国度,它的代价观能够很强,人权、自在、理念;但是当好处到临的时候,它很快会转向,以是法国人比德国人更轻易拉拢。
邱震海:除了好处以外,另有些诡计论。不管是1999年的南联盟被轰炸,还是两次攻打伊拉克,都是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标语,以是就常常会有人指责,你美国有甚么来由来攻打一个主权国度?当然这个话我感觉是能够会商的,内里有很多细节性元素能够拿出来阐发的。但是假定说我们还没有颠末阐发,就下结论说“人权高于主权”或者“主权高于人权”是不可的,因为这个结论是有待商讨的。
邱震海:就这件事情来看,德国相对比较沉着一点。
法国为甚么急于用兵
郎咸平:对,其实在我看来,突尼斯事件是此次事件的真正引爆点。我们转头看一下,突尼斯产生暴动的时候,我们先不管它是甚么启事产生的暴动,真正的题目是他们的总统本・阿里跑了,但是就在这个时候,法国的女外短跑去突尼斯度假了,老百姓就猎奇你去突尼斯干吗了?然后她剖明说,我没跟本・阿里打过电话,我只是一个纯粹的私家观光。题目是法国交际部随后证明说她和本・阿里总统通过一次电话。那你干吗不承认呢?大师开端思疑你在搞甚么。最后颠末查证发明,她百口去突尼斯观光的统统用度,包含私家飞机,都是本・阿里总统的亲信供应给她的。这太严峻了。这个女交际部长在法国百姓议会上说,法国情愿向本・阿里当局供应帮忙。这让法国人一听,你这不就是想帮忙你的老朋友打压别的一派吗?当然,我们明天不谈谁是谁非,题目是你这类小我好处的运送太较着了。以是法国《天下报》就问了一个题目说“在好处抵触中,究竟要粗鄙光荣到何种境地”,总统“才会做出符合逻辑的结论”?这给萨科奇带来了极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