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初见一龙(下)[第1页/共3页]
南阳人宗资在汝南当太守,任与刘表等人齐名并称“江夏八俊”的本郡名流范滂为郡功曹,成果政令就悉出范滂之手,他只是“画诺”罢了。弘农夫成瑨为南阳太守时,用亦名列“江夏八俊”的本郡名流岑晊为郡功曹,成果也是大权尽落岑晊之手,他无所事事,唯“但坐啸”。
另一方面,如前文所述,郡之属吏多为本郡人,而太守则是外郡人。一个外埠太守来到本郡,要想政令通畅必必要获得本地士族、大姓的支撑。刁悍的太守固能令一郡颤栗,可若太守文懦,压不住本地大族,却也不免主弱臣强。一二十年前,有两句民谣:“汝南太守范孟博,南阳宗资主画诺。南阳太守岑公孝,弘农成瑨但坐啸”,说的就是这类环境。
荀贞心道:“我族中嫁到阴氏的便是六龙荀爽之女,嫁给的那人记得是叫阴瑜,也不知和这阴修到底是何族亲干系?”
他既有此想,自不会主动提起荀采他杀之事,可惜过“二龙早逝,六龙远游”,复又笑吟吟地说道:“贞之,你久处芝兰之室,常受诸贤熏陶,难怪干才出色,德行出众。……,朱公,你今儿在县里对我说,说荀氏现在是老龙在前,雏凤乳虎在后。说贞之:‘负重能行千里’。我本存猜疑,今至西乡,沿途旁观见闻,良田吐翠,百姓和乐,道无褴褛之民,行有负父孝子,实我积年仕州郡之少见,‘乳虎’二字当之无愧。”
阴修叹了口气,可惜地说道:“吾闻许子将赞叔慈和慈明:‘二人皆玉也,慈明外朗,叔慈内润’。又闻国人佳誉慈明:‘荀氏八龙,慈明无双’。唉,可惜啊,叔慈和慈明一个故去,一个没有在家,使我未能诣前就教。”听他意义,对荀靖和荀爽是非常神驰的了。
一方面,荀贞是个“心存大计”的人,为了能更好地实现他的“大计”,他当然巴望获得本郡太守的支撑。
阴修、朱敞别离安抚劝勉,把他们都奉劝、鼓励了一番。
——
乡中诸大姓里,只要高家是在乡亭住,离官寺不远。太守阴修来的时候,他们就晓得了,就算没有荀贞的告诉,他们本也筹算过来拜见的,是以来之甚速。高家的家长是高素的父亲,没有带太多人,四五个抬着礼品的来宾跟班在后,高家的后辈里只带了高素一人。
高家虽有阳翟黄氏为背景,但毕竟只是个乡中土豪,面对一郡之守,面对本县县令,面对济济一堂的郡县大吏们,高氏父子皆诚惶诚恐,刚入堂中,就拜倒在地,口中呼道:“西乡民高成、高素拜见明府。”
荀贞看出了他的窘态,出言得救,笑道:“高翁在本乡是最勤奋俭仆的。明府,你就固然放心,他必能给乡民起一个好的典范。”
阴修说完,县令朱敞也鼓励了几句。
他虽倚仗黄家是势,夙来骄横轻脱,但一来恋慕古游侠之风,对财帛实在并不是特别看重,要不然当日也不会被荀贞一吹一捧,就舍了程偃的债券,并主动和荀贞交好;二来,他也不是不知轻重之人,——他家的背景阳翟黄氏固然势大,可这阴修也不弱,不但现为本郡太守,并且来头也不小,南阳阴氏乃是光武天子的老乡,当年的四姓小侯之一。复兴以来,其族中已出过两个皇后,汉家的皇后多出南阳,客岁底刚被立为皇后的何氏不就是南阳人么?谁也不能包管这阴氏今后会不会再出皇后,若能借助荀贞的线搭上阴修,自是最好不过。无官无权的士族,他能够不在乎;但对像阴氏如许“与汉同休戚”的百年贵族他却不能不仰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