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颍阴荀氏[第1页/共2页]
颍阴荀氏,名誉起于荀淑。荀淑为战国大儒荀况十一世孙,因操行高贵,学问赅博,且办事朴重,明于管理,被称为“神君”,连当时的天下名贤李固李膺都尊其为师。荀淑有八子:荀俭、荀绲、荀靖、荀焘、荀汪、荀爽、荀肃、荀旉,并有才德,被称为“荀氏八龙”,名满天下。而荀彧便是荀绲之子,至于荀攸则是荀彧的侄子,但他却比荀彧还要年长六岁。
中年人并未答话,还是只顾看书不语。內屋里倒是走出一名老者,这老者约有五六十岁,两鬓斑白,四方面堂,双目炯炯有神,一身儒家衣袍,很有几分贤者姿势。
在颍阴问起荀家,本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三人略一探听,便知荀府位于城中西南名叫西豪里的处所。几人寻路而去,到其府第之时,才知本来荀府并非设想中的朱门世家模样。
“管他那么多!先找到人再说。如果肯从了我们,皆大欢乐;如果不肯承诺,干脆把他们全族都给掳了。”杨顺逸急吼吼道。
黄粱淡然笑道:“我知大师目睹颍阴富强之地,心猜粮食必定充盈,如果劫夺一番,少说也能得粮万石。但大师可曾记得‘天公将军’昔日奉黄天初志?又可曾记得承平道为何物?承平道,乃是黄天百姓之道,所行之事是要换得天下太安然宁,是要求得百姓衣暖饭饱!方目前廷污我等为‘蛾贼’、‘黄巾贼’,莫非我等便要将这贼名坐实,果然行贼匪之事?本日如果打劫百姓之粮,兼并百姓之妻,我等与那些赃官贪吏又有何异?来日又有何人还肯投我黄巾,还谈甚么承平之道?”
黄粱看这行军速率,心知夜幕来临之时也一定能出颍阴县境。幸亏颍川境内黄巾叛逆发作之时非常狠恶,昔日郡县官兵多已望风而逃,沿途未遭受甚么禁止,至于朱儁兵马除了留守颍川治所阳翟的以外,应当尽数追击波才去了。李当现在早已先行探明,火线颍阴县城并无守军,不过城中并不像其他县城破败式微,反而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按李当的话说,便是值得前去劫夺一番。
黄粱目睹颍阴既是无主之城,便筹算早晨先行落脚此处,总比田野安营安然很多。邻近入城之时,城内公众才慌镇静张四周遁藏,可见黄巾军的名声并不如何。因为事前已下军令,各部无人敢去惊扰百姓,渐渐地城中住民也敢出门打量这支步队。
黄粱与周仓等黄巾世人虽在途中遭受史阿等游侠儿,所幸并未产生抵触,而后一起向东,所行非常顺利,邻近下中午分已至颍阴境内。颍阴位于阳翟东南,颍阳之东,长社之南。此去西华还需往东南行走一百余里。
“大哥,据我所知,荀彧、荀攸仿佛就是颍川颍阴人,我们是不是去刺探一番?”雷啸羽俄然问道。
此人莫非就是荀彧荀攸中一人?几人也吃不准荀彧荀攸的年纪,只是胡乱猜想。
黄粱晓得李当这类昔日黄巾党徒,多有匪性,若赶上敷裕之地,免不了想做些盗贼活动。为免多肇事端,也为黄巾积累名声,黄粱当即明令各部制止打家劫舍,骚扰百姓,但有违令者,一概处斩!
“二哥,你这个别例必定行不通。荀家的名誉不止显于士人,因为乐善好施的启事,这四周的乡野百姓也必然非常敬慕。我们如果绑了荀氏族人,恐怕要引发民愤。”雷啸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