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历史军事 >顽贼 > 第二十八章 木匠

第二十八章 木匠[第1页/共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打发刘承祖去练兵、让刘承宗把弓弦给村东郊的木工大爷送去,再去北山口的铁匠那看看另有甚么需求。

求啥得啥。

他带数十根弦,却没稀有十张弓弩,弦和箭杆一样都是耗损品,一张弓弩起码要配弦三根以供备用,才气在利用时不出不对,力求不伤弓手不伤弓。

返来他们家俩儿子连端庄名字都没有,就叫刘三和刘五。

满地竹屑木屑里,刘向良一家五口齐上阵,忙活得热火朝天,几具弓胚正在他们手中刨子下渐渐成型,不远处墙上挂着两副已经上好油的弩与八张弓。

慢到有掌控本身站在箭靶那让人射,让他动就能让开、让他拔刀就能把箭拨走。

刘三刘五打个号召就持续干活,老木工停动手里活擦了把汗,上前道:“没啥要帮手的,让咱做的东西都轻易。”

在老匠人点头后,刘承宗顺手握起一张提在手上,唤来小钻风上起了弦。

木工家离村庄不远,避开地步守着山林,倒不是在这便利进山拾木头,这年代的木料都靠买,有的是专门进木料的商号,只是他们家没赶上族里分房分地,好处所都没了,只能在村外住下。

起码在边军序列里,统统箭头都是锻造而成,做工精美,根基上用不坏。

只晓得这位天启年的进士、朝廷一府贰佐官竟然去官弃职,让贰内心痒得不可,火急想晓得更多来自府城的动静。

“狮子来了。”

刘承宗如许想着,带着小钻风走在村郊的巷子上。

弓弦和弩弦的制作质料、制作体例都不一样,弩弦用麻线、弓弦用棉线,先用棉线做骨、再加以横缠,充足健壮,就能做成一根合适的弦。

老爹派小十六把他和兄长喊畴昔是为跟杨鼎瑞见礼,也有些想让他俩作陪用饭的意义,不过话聊到朝廷大事,就把话题岔开,将他俩撵出去了。

但精于箭术的刘承宗清楚,弓箭不是一力降十会的技术,恰好相反,是一会降十力。

行动、技术才更首要,初习射术的人,弓越轻,越轻易让他们以较好的风俗牢固行动。

院子里热烈极了,栅栏边堆放了大量竹料木料,这都是刘承祖前些时候去北方纸坊要来的东西。

刘向良笑眯眯地在院中老榆树上挂了个木牌,这才点头笑道:“我去云南时朝鲜之役就早打完了,我想想啊,那是万历四十一年吧。”

现在箭头他有四十二只,除了客岁射到河里捡不返来的两只,射箭近十年,刘承宗估计当初买的箭头有能陪他入土的幸运。

弓的布局简朴、质料简朴,是用双层竹条胶合,握柄与弓梢用木料加固,缠了麻线,握起来手感还不错。

刘承宗笑着回应,边走边指着墙上挂好的弓随口问道:“向良叔,那是做好的弓吧?”

他看看竹箭头,又看看不远处的木靶,向刘向良投去疑问的眼神。

“就他们老王病死的时候,新王叫甚么光海君,也不知是如何,归正将军就让军匠们在辽东做弓,贩往属国……快尝尝这弓行不可。”

辛苦事情为人赏识,能让任何报酬之高兴,刘向良也不例外,边走开边笑道:“瞧狮娃你说这话,你叔可在辽东给朝鲜造过弓——我去给你摆个靶子你尝尝。”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