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上)[第1页/共3页]
行苦半晌才愣过神,回过甚回道:“小、小僧,睡不着罢了。”
行苦答道:“阿弥佗佛,小僧觉得道之为最首要之人报仇无可厚非,但逝者如此,当为生者虑。不太小僧有一惑,闻言小僧虽从未出寺,但也闻昔年李家李林甫任宰相十九年之久,不晓得之为何......”
张野拿起一壶酒,说道:“衣上征程染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小徒弟慧眼,不觉已流亡疆北十二载。”
夜在循环中展转,穿着褴褛的行僧,一起前行。
行苦见此问道:“道之,心中可曾好些。”
张野闻言归寺,念想着好久未曾归去的家,走到行李旁提起几壶酒,走了返来,抬着头,似有所感,好久方才坐下,长叹一声说道:“小徒弟,实在何为善,何为恶,道之也并非非常晓得,不过道之这里有一则故事,不知小徒弟愿听否?”
张野见行苦如此,料放心中有事,便开口说道:“不知小徒弟但是为昼日之事,怪张某无信?”
张野苦笑着回道:“过了这些年,旧事早已尘封,不提便不会悲殇。小徒弟但是感觉此事善恶倒也清楚。”
接着持续说道:“呵呵,张家那小子终究还是杀了李家公子,却因违逆皇命,家人庇护其逃脱,导致其兄长贬官,其母郁郁而终。以是,你晓得甚么是善,甚么是恶了么!”说完,张野长舒一口气,似好了些。
行苦见他愈说愈伤,便拍着张野的肩膀劝道:“悲,便不说了!”
张野苦笑道:“嗯,既同存亡,便无不言,与莺莺之事都已奉告小徒弟,小徒弟尽可问得!想来小徒弟是想问,为何我能活下来,且还能参军,担负军官。哎!当年虽杀李家公子,但李家势大,不但李林甫当朝宰相,又为皇亲,但我父任宰相之时深得贤名,朝中大臣保我张家,虽李林甫千方百计谗谄我张家,也只能贬官,无性命之忧。当日我逃到疆北,正逢哥舒翰将军镇守于此,昔日与家父友情匪浅,加上朝中职位并不逊于李林甫,便叫我隐名保了下来。”
似从眼神当中有所感,念着这些日子产生之事,不由自顾自说的悠悠说道:“小僧虽自幼生善于寺中,听徒弟说倒是昔年被家中人送之寺中,此次下山徒弟命我了结尘凡事,方可回山,这一起走来,寻了这般好久,谁知天下将乱,百姓流浪失所,莫说寻人,归寺亦非易事。”
许是小胜,许是小别相逢,亦或战后余生的光荣,世人一起上舍却了阴霾,虽不是欢声笑语,却也怡情悦性,行苦却不在此列。不久世人便回到百姓之处,亦到傍晚,便呼喊众将士将百姓安设好,拾材生火。
行苦回道:“不晓得之可曾回家否?”
疆北冬夜的寒气势外凌冽,砭骨阵阵,虽围坐篝火之旁,驱走空中寒气,却驱不走胸中凉意。行苦轻声诵着经,度逝者往生极乐,心中倒是意乱心浑。冷静的念着埋头咒,倒是始终静不下,脑中闪现的兵戈、将士、劫匪、张野断断续续呈现,最后不得不断下诵经。展开眼,昂首看了看天,后往四周望去,耳畔模糊飘零着:杀生应为恶。看着身边睡下的张野等人,虽是一日的厮杀;虽是睡梦当中还是神采凝重;虽是还是陌刀不离身;虽是未守勿杀人之诺;虽见得双手之上血迹斑斑,分不清哪般是敌血,哪般是本身的血;行苦却还是不能将其视为恶人,只得苦笑一番,不由目光苍茫。忽的一阵风来,行苦虽是在苍茫中未曾感受,张野却醒来,见行苦还是未眠,便开口问道:“小徒弟何故未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