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朔望朝参(一)[第2页/共2页]
唐朝有三种朝会,第一种是每年冬至,元日的大朝会,根基不言政事,多是情势上的祭天等活动。
自从瞥见他们两人,不管牛党还是李党,都晓得他们是鱼弘志请来的帮手。两方都三缄其口,等着上柱国公用尽本身的本领再说。
最后典仪唱赞,群臣礼拜。
“臣觉得,如果大唐强大,国库充盈,山贼千万不成招安。但是现在朝廷微小,大唐喘气,招安些山贼充分神策军也何尝不成。只是臣觉得,招降不成成为大唐国策,只可做一时责备之用。圣上明文天下,设置时限,时限以内归降,既往不咎。时限今后,定斩不饶!如此一来,既保存皇家严肃,又可给被逼落草的良民一次机遇。天下人必然感念圣上仁慈,四海必然归心。”
臣义昌驸马鱼恩言:山贼流寇,盗贼盗匪,自古便置皇家严肃与不顾,是以守城之君难有招安之事。然今圣上,大德大威,开千古之先河,招降宝鸡山贼五千于众,实乃千古之明事,可比始皇开制,武帝尊儒。臣替宝鸡山贼,天下被迫落草之百姓,谢主隆恩。
无任感激恳悃之至,谨奉表以闻。臣义昌驸马鱼恩,诚惶诚恐。
这些已经告老的官员,想要插手早朝,普通都是在朔望早朝之前找御史大夫说一次,然后由御史大夫安排他们入朝。
圣上招降凤翔山贼,可为天下榜样,至此大唐境内,山贼多余活路,必定主动投诚,减国度重负。
御座上的唐武宗低头俯视一眼鱼弘志,冷冷的说:“上柱国公请讲!”
遵还是例,最早发言的常常都是御史大夫,由他提出昔日遗留的大困难,然后代人各抒己见。
他这个礼部尚书可不是真的礼部尚书,唐朝在官衔之前加检校两个字,多是名誉官衔,并没有甚么实权。刘禹锡这个检校礼部尚书,说白了,就是他享回礼部尚书的报酬,却没有礼部尚书的权力。
会昌元年冬月一日,又是一月两次的朔望朝参,宣政殿里黼扆、蹑席、熏炉、香案早已铺设结束,等着百官入朝。
今有宝鸡寇首孟刚,本是宝鸡县尉,因陈君奕所逼,率众落草,实乃情有可原。圣上可开招安只先河何不开仁义之先例?放其活路,为天下顽匪视之,定然望风归附,大唐必定四海升平,路不拾遗矣!若杀之,天下顽匪定然视为死路,抵当更甚,无人再敢来招安。
时候一到,御史大夫李宗闵领动部下台院,殿院御史,从西侧缓缓走入。然后由监察御史,带着百官走入宣政殿,分官职落座。
展开鱼恩的陈情表书,鱼弘志开端朗声朗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