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承事郎(上)[第2页/共3页]
早餐的阳光通过窗户的裂缝照进室内。李蓉醒来,发明周垣已经起床,本身的枕边放着全新的裘皮衣衫和靴子。
穿上新衣,李蓉欢畅得不要不要滴,拿着周垣给的玻璃镜子照着前后,“呀,就是大马营张参将家的蜜斯现在也比不上本身。”梳洗后开了房门,但愿看到周垣吃惊的模样。不料周垣不在院子里,至堆栈的柜上,小二迎了上来,“李女人,周公子去总督行辕,他留下话,让您在堆栈等待。”
大青马蹭了一下周垣。
“公子,稍后。”掌柜收起碎银,利索地煮面切肉,“用不了那么多钱,等会我找您。”
大青马甩了一下尾巴,显得很舒畅。
玉轮已经西斜,周垣下了城墙,踏着霜雪回到旅店。幢幢的烛光下,李蓉还在做针线活。
“伯父的意义是?”
“公子,现在兵荒马乱的,你赏一口饭吃,就是天大的恩赐了。很多贫苦家庭,孩子送都送不出去,只能等死。”掌柜陪笑道,“城西乱葬岗,每天都有饿殍被扔在那边。传闻榆林府那边,一年多滴雨不下,庄稼都旱死,颗粒不收,已经有人吃人。”
“遵循朝廷申明升赏功此,甘肃、宁夏、陕西、芫荽、偏头关、大同、山海关一带虏贼,一人擒斩一名,升一级,至三名,升三级。周垣擒斩首级六级,给他个兵部车驾清吏司主事也不为过。”
这也是杨嗣业跟伯父学习的好机遇。伯父杨鹤和大哥杨嗣昌一向是杨嗣业的表率。特别是大哥,深得崇祯帝的信赖。在今上还未即位时,就看过大哥杨嗣昌的《地官集》等书,赞叹杨嗣昌的才气。崇祯元年,杨嗣昌分巡河南汝州道,加右参政,不久后移霸州道。
“行。我听你的。”李蓉将革囊收起藏好,“早些睡吧,再过一个时候,天就要亮了。”打了一个哈欠,转头看时,周垣已经钻入眠袋,沉甜睡去。
“你所说不错,合情公道。那其二呢?”
周垣正要落座,一旁,大青马咴咴叫了两声,马蹄刨着空中。
“其二,我朝军功轨制,实施“以战役表示论功”和“计首论功“两大标准。自宣德后,”首功置”逐步成为军功轨制的主导。而遵循建功地区、擒斩工具分歧,又分为”北虏”“辽东女真”“西番苗蛮”“本地反贼”四种。那么周垣此次斩杀为祸河西多年的鞑子头领,无疑的首功一件。与那些斩杀已经投降仇敌或者无辜良民首级而冒充军功截然分歧。周垣的首功是实实在在的。”
“那周公子有没有说啥时候返来?”
“你还是太年青了。”杨鹤展开眼睛,盯着香炉看了一会儿,“你如许会害了周垣。升得太高,会跌得很惨。再说了,如果今后周垣屡建奇功,朝廷又甚么赏他?”
“老伴计,你也想要开荤吗?”周垣抚摩着大青马的鬃毛,“这几天不吃鸡蛋就馋嘴啦?”
“伯父容秉。”杨嗣业清清嗓子,“我朝面对北方鞑靼的扰乱,一向处于被动戍守的倒霉态势。鞑子铁骑入侵我本地,烧杀劫夺,无恶不作,如入无人之境。我军与他们作战,向来都是胜少败多,常常损兵折将,一仗下来,斩获首级不过几级至几十级,如果能斩百十级以上,就要向朝廷报大捷。周垣仰仗一己之力,斩鞑子头领首级一级,从者首级五级,算小胜也不为过。这是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