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枭雄[第2页/共5页]
天津港口的粮价只要辽东一半,加上福船、海员用度,以及沿途漂没丧失,算起来在这边买粮食要比拿银子回辽东买划算很多。
“白叟家,城外宦官反叛,买些吃食,回家去吧。”
这是他和兄长第三次进京会试,三次便是三个三年,九年苦读,三次落榜。
穿越者是老鼠,汗青宿命是猫。
远远瞥见刘招孙头上包着块白布,身边还带了个皮肤乌黑的南蛮子,康应乾大吃一惊,正要上前问个清楚,身子一歪,被金虞姬推了开去。
7017k
“恰是鄙人,敢问将军是?”
康应乾晓得刘招孙又要讲甚么大道,他懒得听,便岔开话题,提示刘招孙说,可用一部分银子在天津买粮,雇几条福船运回辽东。
刘招孙悠悠念了句横渠先生的名言,留下一脸茫然的康应乾,扬长而去。
瓮城四周遍及皇上的密探,刘招孙不敢留两人太久,仓猝将他们送出瓮城,临走时叮咛,请他们帮手尽快找到此人。
当日,君臣相谈甚欢。
当然,期间,宣武将军头破血流,万历天子亦多次晕厥,场面一度很混乱。
宋应星听了无言,眼圈有些红润,晨风悄悄拂过他略显斑白的双鬓,三十岁不到的脸上写尽沧桑,晨光映照下神采更加显得灰白。
此次进京献俘,所见所闻,让二十岁的刘招孙更加成熟,垂垂生长,现在对身边这个不吝自降身份屈尊投奔的文官,也多了分尊敬,待康应乾坐定,他当即让亲兵上茶。
他刚走过城隍庙庙门,劈面走来个满身披甲的将官,身后还跟着几个凶悍仆人。
跨过门槛,身后传来老翁漂渺声音:
诗曰: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虫。
即便翰林院翰林们不能识才,连皇上也读不懂本身胸中韬略吗?
晚明期间,思惟纷杂,儒释道法上帝教,各种思惟众多,除了白莲闻香那样的邪教,朝廷对绝大部分学说都采纳宽大态度。
宋应星晓得北地武人霸道,赶紧让开,从那武将侧身畴昔。
“康大人见笑,本官何曾发怒,说的都是肺腑之言,有感而发罢了。”
“宋先生才学深厚,也有实干之才,本官听幕僚茅石民常常提起你,说先生有经天纬地之大才,不成错失!”
他举起一只手来,屈指计数着想。
万历三十八年开端,1、2、三回,本年竟是第三回,竟没有一个考官晓得他的文章。
不知丁碧要赚多少钱,既然现在已经和辽镇闹翻,这类资敌的傻事,还是不要去做的好。
更首要的是,此人信奉张载的格物致知,主张实际第一,是个实干派。
赶到南城城隍庙,远远瞥见一个身材清癯的读书人正在进香,沈炼指着那人对刘招孙说,这便是宋应星,江西来的举人,已经三次会试落第了。
“听闻先生三岁便能作诗,过目不忘,不在张太岳之下。后博览群书,熟读经史诸子,对火器、屯垦亦有研讨,都是经世致用的大学问,可惜会试三次不第,不知可愿委身投奔辽东?为吾皇分忧!”
康应乾不熟谙宋应星,他见刘招孙如此上心,便对此人非常猎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