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县试[第2页/共2页]
香味也垂垂飘了出来。
沈逾白思考半晌,决定用正破与暗破相连络以显现破题时的高度概括工夫。
可见徐县令出这两道题是用心的。
“从子路从而后”到“至则行矣”,有近百字的内容需作答,已属大题,破题便极难。
四周的考生一个个都贪婪地嗅着香味,心中哀嚎究竟是谁在考场炖肉。
正猜想,劈面的沈逾白展开双眼,提笔沾墨,在草稿纸上誊写起来。
中间的陶锅“咕噜噜”响着,热气将盖子往上顶开跑出去撒欢。
沈逾白誊写时,就听到有考生的哀嚎,明显是被题目难倒。
等写完,细细看了遍,感觉没题目了,再一笔一划誊抄到报告纸上。
其他考生都在抓耳挠腮地操心机考试写,沈逾白却一笔不动,难不成是已经放弃了?
县试第一场,有两道四书题和一道五律诗。
徐县令双眸异彩连连。
可见他的题目出到了考生们的痛点,也免得这些考生通过县试后过于高傲,去插手府试时丢他的脸。
仲春的风还是冷得很,考生坐在敞开的考棚里,冷得直颤抖,连手脚都僵得短长。
方才搅陶锅时,沈逾白在脑海中回想方才的文章疏漏以及如何点窜。
徐县令眸光一凌,当即叮咛衙役将太师椅搬到一号考棚面前,本身正对着坐到沈逾白面前,双眼死死盯着沈逾白。
如此孱羸的身子,如何能熬得过县试?
那钩子就是衙役为了考生们挂文章筹办的,为的是制止写好的文章被偶然中打湿或破坏。
此时,陶锅中的水已经烧开,隔着盖子都能听到内里水“咕噜”的声音。
思考半晌,在草稿纸上写下破题:物亦有受知之时,有为惜晚也。
不过他还是坐回了椅子上。
第二道四书题一样取自《论语》,是《微子》篇第七章,全题为:子路从而后,三节。
很快第二道题就来了。
竹棚下的徐县令看到一众慌乱的考生,心中却颇对劲。
香味更加浓烈。
难不成沈逾白在瞎写?
从这两题,沈逾白就晓得徐县令出题的企图。
沈逾白搅拌一番,又将盖子盖上,往小火炉里加了些炭。
想要破局,需求将文章写得充足好,气力充足了得,让县尊不敢落了他的试卷。
蘸墨,落笔,行动如行云流水,毫无梗阻。
徐县令眉头一抽,就见沈逾白揭开锅盖,用木勺搅拌一番,飘出的香味就更浓烈。
将胸怀与派头提上去,托物言志,整篇文章的基调便定了下来,只要不写偏,文章就不会太差。
不说文章做得如何,单单这份安闲气度就远超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