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回家(第二更)[第3页/共3页]
“他婶子别哭了。”
实在答案非常简朴――客岁长毛逃了以后,义兵便在河南招了三万新兵,也只要那么一批,此人必定是那批新兵里头的。
邓明绍又冲着院子里,用他那已经变了味的河南话喊了声。
平原蒲月,虽说不算是一年当中最好的,可却也差不到那边去。到了这个时候也就是青纱帐起的时候,天上白云满天,地上就是一片望不到边的滚滚绿海。一座座村镇,就像漂泊在绿海当中似的。
“谁呀?”
“绍子,你歇歇吧。你在外头这么多年,不晓得吃了多少苦呵!娘都觉得见不着你了,你歇着……”
马车慢悠悠地走着。路两旁,高粱穗又大又红,密密地摆列着。满耳都是高粱叶哗哗的响声。
“你猜猜看。”
“有爹,有娘。”
“娘,俺来……”
虽说背着光,可邓明绍还是看清这少年初上的疤,邓明绍认出了,这是小三,他兄弟。
“俺哥,俺哥那……”
见到娘的刹时,邓明绍赶紧跪下去,连叩了三个响头。
“当了这兵,那吃的也是断头饭……”
他还不是步兵,实在又有多少人从戎不是步兵?既便是伙头兵,那也是步兵,在义兵内里,不是步兵就是炮兵,要不就是马队。在军队里步兵见到骑着高头大马的马队,也只要恋慕的份。而他就是马队,并且还是第三马队团的团长,义兵有五十七个步兵团,可却只要三个马队团!不过,在这里,没有人能认出他的中校军衔,对于老百姓来讲,这些领衔仿佛没有任何辨别。
“儿返来了,给您叩首了……”
“军爷,你是哪村的?”
“小绍子啊,当娘的觉得这辈子都见不着你了啊……”
现在,对于百姓来讲,虽说那青纱帐起,可一年的年景还没有显出来,到收的时候,另有几个月,到时候雨水能不能跟得上,直接影响到一年的收成,现在那高梁长的是杆,谷子长的是禾,长了穗的时候,另有雨水足的才好,雨水略微少点,那灌浆差的就不是一星两点。
只听屋里一声唏嘘,一阵响动,甚么东西乓地一声跌在地上。门开了,只见娘穿戴一个破蓝褂子,掩着怀走出来,在门槛上绊了一下。
这辆马车是宝丰县火车站驶出的――本年春节后,铁路修到了宝丰,在铁路修通后,一些从南边来的买卖人,于火车站开了马车行,马车行里都是的汉阳的大马车,宝丰县第一次有了“大众马车”的买卖。
走到他的身边,从上到下打量着他,围着他转了两三个磨磨儿,又扳过他的脸靠近看看,看着,看着,仿佛认不出这穿戴洋戎服的人来。俄然,她一把抱着跪在邓明绍的怀里抽泣起来。
只是刹时,他便听出是娘的声音。这声音曾经只在梦里有过。
瞧着儿子身上穿的这衣裳,虽说没如何见过世面,她却也晓得,这是城里头那些从戎的穿的,一个月都有几块军饷。
本身如何能把家给忘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