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产业(第二更)[第3页/共3页]
粮食是能够通过贸易处理。
“总之,这是值得的!遵循我们最后的商定……”
“如果不出不测的话,下个礼拜就会有一艘邮船到达香港,最迟下个月,信就会到……”
但是这统统都是值得的,别说的是每粒种子破钞一两银子,就是破钞一两金子也是值得,或许对于这个期间的人们来讲,他们并不晓得,这些种子认识着甚么,但是朱宜锋却很清楚,在将来的数十年间,这些种子能够带来甚么样的财产。
敢到浅显人不敢到的处所,与不敢做买卖的人做买卖,就是因为这份胆色,他才会被选中前去南美汇集橡胶树种子。
但这个动机也仅只是一闪而过,毕竟铁路在将来不成能与运河合作。至于销往克里米亚的商品,本来就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培养”市场。
“那些地盘如果运营好的话一年的支出恐怕都不止那么多,种稻?”
摇了点头,想着府中有些人在那边的投资,朱宜锋感慨道。
“是太贵了点,花了13万六千多两银子,弄回了十三万粒橡皮树的种子,可花这么钱也没有体例,毕竟这些种子需求深切亚马逊河两岸的雨林里去汇集,为了汇集种子,乃至死了几个领导……”
“这是五万元的奖金!是你应得的回报!”
“当然,要只是图个稳妥无妨种水稻,有那边的移民会越来越多,有人住总需求粮食……”
“风俗使然、风俗使然……”
“北婆罗洲最大的地主就是主公,府中的要员有几人不是那边的地主,谁说那边的地,现在都是几百年的老林子,可大师又如何能够会让那些地荒着?他现在花五万两银子买了一万五千亩地,不出几年,那块地起码能值二十几万两,到时候,他可就赚大了……”
“我晓得,在雨林里汇集这些种子,必定也是九死平生!一粒种一两银,不贵……”
“英国那边比来有甚么信吗?”
如果那样的话,本身的地上是不是也应当种些橡皮树?
一封信竟然需求三个月的时候才气从英国运到中国,乃至这还是因为土耳其同意英国邮政从苏伊士地区通过的启事――这是作为英法联军帮忙土耳其的回报,当然还包含苏伊士运河的修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