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岳阳楼上(第一更,再次爆发!)[第1页/共3页]
再厥后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弟子。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现在亦为这湖南团练大臣,可本身当真做到了“天赋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了吗?
正在胡思乱想之际,有些心烦意乱的他他看到离岸边约百来丈远的湖面上,一只玄色的形状古怪的、形若龟身、顶部烟筒喷着黑烟的船只在被风波的拍打得中,缓缓从江湖交汇之处开来,
在等候上菜的时候,曾国藩呷了一口茶,虽比不上京师买的上等毛尖,但也令民气脾清爽,这是今岁的新茶。他端起茶杯,向窗外的湖面了望。
长叹一声曾国藩望着湖上的长排,心底不由又一次想到眼下的局势,这局势当真有好转的一天吗?
“今个曾大人、罗大人但是有口福了,小楼本日新得了几只君山的金龟,若不给大人上上一只……”
“大人,菜来了!”
心底这般思考着,只见那安静的洞庭湖上倒是蓦地刮风了,先前的大好天,这会倒是满天乌云翻滚,像要下雨的模样。刚才还是明镜般安静的湖面,顿时波浪翻卷。风越刮越大,波浪也越卷越高,湖面上的木筏跟着波浪在高低起伏,几个离岸边不远的木筏在敏捷向湖边挨近。大雨哗哗而下,雨急风猛,和顺的洞庭湖顷刻变成了一条狂暴的恶龙。
作为团练大臣的曾国藩并不像很多武官普通眼界狭小,湘省用盐全赖淮盐,当今盐路断绝之下,盐价腾涨,百姓却全凭武昌发卖私盐,盐价之高早已令兴省百姓叫苦连天,他又焉能不愁,而他更愁的倒是这银钱流入武昌以后,必将无益于贼逆。
可固然明晓得这银钱流入贼逆之手,他却又无能为力,一来是因这淮盐断绝,二来是这川盐难进,以是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武昌汉逆用盐货换得湖南银钱徒涨贼逆之势。
“那是……”
这岳阳楼是岳州城上的一景,数百年来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骚人,纵是此时虽说这岳州一派防备之状,但是这岳阳楼上的饭店却没有是以而停业,反倒是仍然开着业,不过来此用餐的多数是湘军的官佐以及幕中的幕僚。
对于岳阳楼他并不陌生,乃至能够说极其熟谙,不管是出湘也好、返乡也罢,他总会如湘省文人士子普通,于其间游历。他第一次出湘时,是在道光十八年往都城赴考。当时只要27岁的他与同期赴考的朋友一同来到这岳阳楼,当时这座岳阳楼是多么的宏伟壮观,气势不凡!登楼旅游,酒厅里高挂的是范仲淹传诵千古的《岳阳楼记》,楼下是烟波浩淼的八百里洞庭。
“局势……”
“待到川盐运抵时,想来局势自可好转!”
“曾大人,要点些甚么菜?”
这日战役常普通,在于城上观察城防以后,在将鄙人城的时候,只听到罗泽南对曾国藩说道。
曾国藩没有出声,只是悄悄地点一下头。这些里子他过的委实不太轻易,乃至能够说,一向处于恍忽挣扎当中,全不知应当如何应对。几近达到了茶不思饭不想的境地了。
阳光照在洞庭湖上,出现点点金光。远处,一片片白帆在游弋。极目处,有一团淡淡的黑影。曾国藩晓得,那就是君山。近处,沿湖岸停靠着一个接一个木筏。这些木料大半出自湘南山区,扎成排后顺着湘江漂流,超出洞庭湖,进入长江,再远漂武昌、江宁等地。放排的人叫做排客。排客们长年在水面漂泊,把家也安在排上。排上用杉树皮盖成小棚子,家眷就住在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