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诸文武共商方略[第1页/共2页]
刘备一锤定音:“国让之计是也!我青州高低当以急农为先,足食为上,高筑墙,广积粮,缓开疆。然忘战必危,各军要当枕戈待旦,严加练习,一旦机遇到临,则召之能战,战之能胜,万不成懒惰!”
三天后的青州文武大会上,文官包含各郡守、国相、州各曹主事,武将包含各中郎将、校尉均参与,听取刘备关于青州的大政目标。刘备命孙嵩做内政政令目标先容,包含劝农、屯田、水利、黉舍、治安、筑城、商贸、造船等。军队方面属于奥妙,暂不表露。刘备本身主讲青州尊奉天子、扶助汉室、征讨不臣的大义,报告唯才是举、求贤访才的设法,报告高低一心、共渡时艰的期许。
公然名不虚传!刘备心中对吕虔赞叹一声。但,从战役角度,徐州确切是最好用武工具,但从政治角度,却非杰出挑选。刘备刚与陶谦会盟,这个会盟是守望互助、共同进退之盟约,与刘备和曹操刚结下的临时罢兵盟约完整分歧,若悍然撕毁,必将大大影响刘备的名声。刘备既无家世,之前也无传闻于世的名誉,三十岁之前寂寂无闻,如果这仁义刻薄、待人以诚的名声失掉,还拿甚么来吸惹人才?
诸将应诺。
太史慈因在安定柳毅时建功卓著而被汲引为荡寇中郎将,率领荡寇军,也道:“袁绍努力于内部,此正我军可贵良机,时不成失,失不再来。”
刘政发言道:“袁绍剪除于毒,又破张燕,大患已去,正在整武备武,一旦缓过劲来,自东郡渡河,与曹操并力东下,我军难挡。而曹操兵精将猛,难以卒除,不如与公孙奋武合攻袁绍。不图能将其毁灭,但求能将其打残,逼其自保。”
司马俱、巢集、张圭三个黄巾降将,或因麾下兵士多或因来降机会好而被汲引到中郎将的位置,又被刘备引为腹心,参与奥妙,非常信赖,早已断念塌地,也纷繁请战。
赵云还在家中静养,没法承担沉重军务,折冲军暂由刘备直领,但这类集会是要插手的,也道:“曹操虎将如云,如夏侯惇、曹纯、韩浩、史涣、乐进、三李等人皆不成小觑,决不成让其在兖州站稳脚根。”
孙嵩、简雍两人也力主疗摄生息。
军方将领插手核心小会的有扬武中郎将关羽、振威中郎将张飞、折冲中郎将赵云、讨逆中郎将吕虔、荡寇中郎将太史慈、殄寇中郎将刘政、平兖中郎将司马俱、征虏中郎将巢集、破虏中郎将张圭、摧锋中郎将典韦、陷阵中郎将刘猛十一人。
吕虔缓缓道:“虔觉得兖州文武相济,高低一心,曹操智略过人,实难图也。豫州虽虚,经兖州之侧而袭之,战线若缕,侧翼尽皆透露在曹操、陶谦之前,亦难行也。北方袁绍兵雄将广,亦难胜之。若强而言之,陶徐州刚愎自用、自高高傲,而其群上面虽附而心未服,其先与曹操树敌,又与袁术生隙,或天以是赐明公乎?若得徐州,则强齐之势成矣。唯陶徐州武有臧霸,文有陈登,亦有些停滞。但若以难易而论,徐州最易。”
刘备心中点头,关张赵乃至太史皆为名将,但现在所经战事还比较少,贫乏大局目光,但从战役角度,未从天下情势着眼,比如说关羽取豫州之计前期当然见效,但陶谦、郭贡乃至刘表如何想?若曹操与陶谦、郭贡合力夹攻本身,即便因为青州易守难攻而支撑住,也必定堕入烽火连缀、没法生长的地步,一旦袁绍腾脱手来,雄师南下,本身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