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十回[第2页/共4页]
杜嬷嬷喝了几口茶,复又叹道:“凡是指派到顺安宫的讲学先生,能有几个是好的,都不过是对付了事罢了。固然当今待他这两个侄子倒是不错,可毕竟后宫里是他亲娘的天下,他亲娘又是个短长的,随便弄些个小手腕就欺瞒过了他。除非是像颖川王那样资质既佳,又得颖川王太妃教养得好,又是自已一心向学肯自已下苦工夫读书,不然,希冀那些派来的讲学先生决然是学不出个甚么来的。唉!如果懿德太子还在的话,这两位皇孙定然不会是现在如许儿的风景。”
“那些大臣们,有惧她的,也有被美色所迷的,多数笑纳了。只要一名吏部郑侍郎说他郑氏家规有言,男人年过四十无子方可纳妾,他虽无子但还不到四十,不敢有违祖训,对孙太妃送来的美人拒之门外,坚不肯收。成果没多久,他就被人参了一本,撤职回籍了。”
“女人是晓得的,我原是这府里的丫环,我当日那些火伴姐妹很多都还在这府里服侍着,这些日子常常无事时我就去找她们闲谈说话。也是那一日提及上京这一起的各种时,偶然提到了那天的事儿,听她们奉告我的。”
周采薇想起当日之事,恰是因为绕了远路,误了时候,成果还害她们在府门前多等了半刻才得入府。便问道:“妈妈是如何晓得的?”
“那些被赐下的美人们仗着是宫里赐下来的,且又年青貌美,多有不将正室放在眼里的,不知在后宅里闹出了多少是非。但是不管各家的后宅再如何骚动,到底孙太妃那道不限纳妾的旨意是极合很多老爷们的情意的。因而,在逼着她儿子和大臣们吵了三年后总算是如愿以偿的当上了太后……”
“女人这话问得真是妙极!”杜嬷嬷赞了一句,“甚么所谓祖宗的端方,不过是用不着时丢到一边,谁听它的!用得着时便从速当个宝似的抬出来给本身撑腰。实在若不是永嘉帝也曾用这道□□秘旨做过文章,当日那崔相也不会那般理直气壮的再把它给抬出来。”
杜嬷嬷说到此处,忽听守在窗外的芭蕉咳了两声,便知是有人过来了,就不再说甚么。未几,便闻声门外甘橘道:“大女人返来了!”
“他那生母,自打懿德太子去后,整日不是哭哭啼啼,就是去她太后姨母那边阿谀,把自个儿子丢给奶娘、宫女就不管了,更何况厥后……”杜嬷嬷想起厥后宫中模糊传播的金太妃和她亲娘舅承恩公之间含含混糊的一些言语,便是她夙来不喜临川王,也感觉这孩子不幸,竟摊上那样不着调的一个亲娘,只这等事却不好跟采薇一个未出阁的女人讲的,便口风一转,“更何况她又不会统驭下人,那些宫人见她这个做母亲的都这般不上心,哪有不偷懒的。”
不想她二人刚一出来,便听太夫人沉声喝道:“薇丫头还不给我跪下?”
周采薇一听就明白了,若论起来,毕竟颖川、临川二王乃是懿德太子一脉的大宗,卧榻之旁,岂容别人熟睡?只是心中到底有个疑问,便问道:“若依着本朝嫡长担当制的挨次,若嫡宗子早亡,无嫡孙方但是庶子继位,颖川、临川二王俱是庶皇孙,倒也罢了,可不是另有一名嫡皇孙东川王吗,怎的这位子却没有传给他?”